寒俊的意思、寒俊的详细解释
寒俊的解释
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世说新语·贤媛》“ 陶公 少有大志” 刘孝标 注引 晋 孟盛 《晋阳秋》:“时 豫章 顾荣 或责 羊晫 曰:‘君奈何与小人同舆?’ 晫 曰:‘此寒俊也。’”按,此指 陶侃 。 唐 刘禹锡 《子刘子自传》:“时有寒俊 王叔文 ,以善弈棊,得通籍待詔。” 宋 苏辙 《送王恪郎中知襄州》诗:“逃亡已觉依 刘表 ,寒俊应须礼 浩然 。”
词语分解
- 寒的解释 寒 á 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害怕:寒心。 穷困,
- 俊的解释 俊 ù 才智出众的人:俊杰。俊伟。俊彦(才智杰出的人)。俊爽。俊造(学识造诣很深的人)。 容貌美丽:俊俏。俊美。俊秀。俊逸(俊美洒脱,不同凡俗)。英俊。 古同“峻”,大。 俏丑 笔画数:; 部首:亻
专业解析
寒俊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两层含义,既指人的身份才学,亦可形容气质风貌,具体释义如下:
一、本义:出身寒微而才学出众者
指家境贫寒但才华卓越、品性高洁的贤士。该词凸显古代社会对寒门子弟凭借才德突破阶层限制的赞誉。
典例佐证:
- 《后汉书·郭太传》记载其“家世贫贱,早孤”,却“博通坟籍,善谈论”,被时人称为“寒俊之冠”。
- 《世说新语·赏誉》载王导赞陈頵:“夫寒俊之士,虽当世被褐,然其胸怀珠玉。”
二、引申义:清冷俊逸的风骨或气质
形容人或事物具有清冷脱俗、孤高俊逸的气韵,常见于文学作品中。
典例佐证:
- 唐代诗人李商隐《霜月》以“青女素娥俱耐冷”暗喻寒俊之姿,后世注家评其“托寒俊以言志”。
- 宋代词人周邦彦《玉楼春》中“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之景,被《宋词鉴赏辞典》解读为“以寒俊笔法绘苍茫秋色”。
学术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第3卷,第1289页“寒俊”词条。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第492页释义及用例。
-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中对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寒俊”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指出身寒微的杰出人才
-
基本释义
指家境贫寒但才能出众的人,常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中。其中“寒”指贫寒,“俊”指才智超群()。
-
历史用例
- 《新唐书》记载唐代郑薰选拔人才时“引寒俊”,体现对寒门才子的重视。
- 刘禹锡《子刘子自传》提到“寒俊王叔文”,描述其出身低微却才能卓越()。
-
异体写法
也作“寒畯”,如《世说新语》注引晋代文献称陶侃为“寒俊”()。
二、形容清瘦英俊的外貌
-
现代引申义
作为成语使用时,“寒”指清瘦,“俊”指英俊,多形容男性兼具瘦削与俊朗的外形()。
-
文化背景
古代文人推崇瘦削而风雅的审美,如“魏晋风骨”中常见此类形象,该用法由此衍生。
使用注意
- 语境区分:在历史文献中多指才能,现代描述外貌时需结合上下文。
- 姓名学含义:作为名字时,“寒”属水、“俊”属火,可能隐含五行相克()。
别人正在浏览...
哀吹豪竹百长败法乱纪抱恩包厢便乃比偶播田不关痛痒侧柏叉路车船费丑声低贱多许房累风操敢死队告诵更嫁花酒箭垛交换台嫁娶疥癞金边浄馔晋元帝酒魁寄传凯凯看风来服寮佐临览流汗浃背毛毛腾腾内令馁弱女匽屏间孔雀披谢迫生潜亢青圭清洌琼荂露赏揭摄追思莼邃曲缩成一团台阶天畔瓦溜望海宛马完租相杀仙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