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漕的意思、海漕的详细解释
海漕的解释
海运。古时指从海道运输粮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朱张》:“时方輓漕东南供京师,运河溢浅,不容大舟……二人者,建言海漕事,试之,良便。” 清 钱谦益 《夜泊浒墅关》诗之四:“更长细听关门柝,烛短麤繙海漕书。” 清 魏源 《拟进呈元史新编序》:“ 元 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於 汉 唐 。”
词语分解
- 海的解释 海 ǎ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用于湖泊名称:青海。*********。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喻数量多的
- 漕的解释 漕 á 利用水道转运粮食: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漕粮。漕河。漕渠。漕船。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海漕”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hǎi cáo,其核心含义为古代通过海道运输粮食。以下是详细解释及相关背景:
1.基本词义
- 海运粮食:指古代利用海上航道大规模运输粮食的活动,主要用于供应京师或重要地区的粮食需求。这种运输方式在运河受阻或效率不足时尤为重要(,)。
2.历史背景与应用
- 替代河漕:当运河(如京杭大运河)因淤塞、水位不足等问题无法通行大型船只时,海漕成为重要的替代方案。例如,明代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元代朱清、张瑄曾建议通过海漕运输东南粮食至北方,效果显著(,)。
- 元代发展:元代疆域辽阔,海漕与河漕并存,成为国家物资调配的重要方式。清人魏源在《拟进呈元史新编序》中评价元代“海漕之富”为国力强盛的体现()。
3.文献用例
- 明代《辍耕录》:“时方輓漕东南供京师……建言海漕事,试之,良便。”
- 清代钱谦益《夜泊浒墅关》:“烛短麤繙海漕书”,侧面反映海漕事务的文书工作()。
4.现代相关用法
- 部分现代文本中,“海漕”可能作为地名或机构名称的组成部分(如“上海漕河泾”),但此类用法与古代词义无直接关联()。
5.注意区分
- 另有非权威来源将“海漕”解释为成语,比喻“人才在外地工作”,但此义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建议以权威历史释义为准()。
“海漕”是古代经济史中的重要概念,体现了海运在物资运输中的作用,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海漕》的意思
海漕(hǎi cáo)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海上运输船只、轮船。在古代,人们通过海路进行贸易和交通运输,海漕是指这些船只运载货物或人员的过程。
拆分部首和笔画
海漕的拆分部首为“氵”和“舟”,其中“氵”为水部首,表示与水有关的事物;“舟”为船的本义。海漕共有12画。
来源和繁体字
海漕一词的来源非常早,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一书中。在繁体字中,海漕的写法为「海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有所变化,所以古时候的海漕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古代的海漕写法与现代相似。
例句
1. 这艘海漕将在明天早上抵达港口。
2. 我们需要租用一艘海漕来运送货物。
组词
海航、海运、航运、海港
近义词
海运、航运
反义词
陆路运输、陆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