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佐帮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肃顺专款》:“我皇上冲龄践阼,未能同心襄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救世歌》:“今予襄赞朝纲,恭报天父上帝恩泽。”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下》:“另举在股董事十人,襄赞其成。”
襄赞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言色彩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从旁协助、共同促成,强调辅助他人完成重要事务的行为。以下从词源、释义及现代用法三个维度解析:
襄
本义为“相助”“辅佐”,《说文解字》释为“解衣耕”,引申为破除阻碍以成事。在古汉语中多表高位者辅助低位者(如“襄理”),后泛化为协助义。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赞
原指典礼中导引仪节的助手(《说文》:“赞,见也”),后衍生出“佐助”“宣扬”之义,如“赞助”“赞叹”。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襄赞二字连用,最早见于明清文献,凝结为“协同辅助以成大事”的复合义,带有庄重色彩。
《汉语大词典》:
“襄赞”释义为“辅佐;协助”,例证引清陈康祺《郎潜纪闻》:“襄赞枢务,悉协机宜。”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123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标注为书面语词,释作“从旁帮助”,强调正式场合中的协作关系。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台湾《重编国语辞典》:
明确指“辅助达成事务”,例:“襄赞政务”“襄赞盛举”。
来源: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政治/公务领域
用于描述协助处理要务,如“襄赞国政”“襄赞外交”,凸显参与者的贡献。
例:他长期襄赞外交谈判,促成多项国际协议。
文化与仪式场景
指支持重要活动的筹备与执行,如“襄赞文化庆典”“襄赞慈善事业”。
例:企业襄赞故宫特展,推动传统文化传播。
历史与文学表达
保留文言庄重感,常见于历史叙述或正式文书,如“襄赞中兴”“襄赞之功”。
词语 | 语义侧重 | 语体色彩 |
---|---|---|
襄赞 | 协同完成要务 | 庄重、书面 |
辅助 | 一般性帮助 | 中性、通用 |
辅佐 | 地位高者协助低者 | 尊卑语境 |
翊赞 | 同“襄赞”,更古雅 | 罕见、文言 |
“襄赞”是汉语中表正式协助的书面语词,凝结“襄”“赞”二字的辅佐义,用于重要事务的协同促成,蕴含庄重性与历史感。其现代使用集中于公务、文化等正式领域,延续了文言词的典雅特质。
参考来源:
: 许慎撰,段玉裁注.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4年. ISBN 9787100043854.
: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3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年.
: 台湾教育部.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在线版(2025年访问有效).
“襄赞”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āng zàn,其核心含义为辅佐、帮助。以下是详细解释及用法分析:
郑观应《盛世危言·银行下》:“另举在股董事十人,襄赞其成。”
(意为“推举十名董事,协助完成事务。”)
“专家组织的顾问和襄赞委员会……”(描述专业团队协作)
“襄赞”是正式用语,强调实际协助行为,适用于描述团队协作、历史事件或组织运作中的辅助角色。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板瓦鲍家姑暴戾恣睢霸史卑之无甚高论鄙误部分蔡屣延才财政资本餐毡使饬纪持权虫薨同梦楚纍粗纱点额敦龎犯由丰敞風雲變色干蹦蹦干裂拐门贯籍瞽叟呴呕恚愤交攻掎龁进退惟咎决口魁然老娘亲令甓祴丽物炉峰抡捆率带美益求美沐澡年夜饭疲费戗面,戗面儿桥桩青翰棹磬人邛邛岠虚汔再汔四人话睡王摊损挑发同利同僚頽年外史望甎为人民服务乌压压邪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