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吏曹的意思、吏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吏曹的解释

(1).官署名。 东汉 置,掌管选举、祠祀之事。后改为选部, 魏 晋 以后改称吏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2).泛指官吏。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吏胥》:“吏曹清则庶务举。”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我是个秀才,你是个吏曹,大哥是个财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吏曹”是中国古代官制中的重要机构,其核心职能为官吏的选拔、考核与管理。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吏曹最初为汉代尚书台下属分曹之一,主司官员任免事务,后逐渐发展为隋唐时期六部中的吏部前身u{e417}1u{e418}。

从历史沿革看,吏曹制度可追溯至《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的尚书分曹理事制度。东汉时期,尚书台设六曹,其中“吏曹”专掌二千石官员迁除与勋封事宜,成为中央人事管理机构雏形u{e417}2u{e418}。至魏晋南北朝,《通典·职官志》载其职能扩展至考课、封爵等事务,形成完整的官员管理体系。

该机构在唐代完成制度化转型,《唐六典》明确记载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下辖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这种组织结构为宋元明清各代所承袭,成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核心构成u{e417}3u{e418}。

值得注意的是,《后汉书·百官志》特别强调吏曹“典选举事”的特殊地位,其长官尚书仆射直接对皇帝负责。这种垂直管理体系有效保障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管控,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具有关键作用u{e417}4u{e418}。

在文化影响层面,《文献通考·职官考》指出,吏曹运作机制中形成的“循资格”选拔制度,既体现儒家“选贤与能”的政治理想,又包含法家“循名责实”的考核理念,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实践样本u{e417}5u{e418}。

网络扩展解释

“吏曹”是中国古代官制中的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作为官署名

  1. 起源与职能
    东汉时期设立,主要负责选举官员和管理祠祀事务(如祭祀礼仪等)。
  2. 历史演变
    东汉后期改称“选部”,至魏晋时期正式更名为“吏部”,成为后世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文官选拔与考核。

二、泛指官吏群体

在广义语境中,“吏曹”可代指官吏整体。例如宋代叶适提到“吏曹清则庶务举”,强调官吏清廉对政务的重要性;现代作家许地山在作品中亦用“吏曹”指代官员身份。

补充说明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来源的历史考据,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通典·职官五》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术宝性变危为安布洋娃娃钞截带鐍恩主尔汝交风则风缀奋兴根勘管宁榻呵道鸿鹄志红颜华岳会议室胡塞将诚僥祸阶址紧促进道若退惊夫金笺奏曲祭社崛崎开江了别亮莹莹留愍篱喧茂异蜺字挈龟青衫司马骑师诎抑三辅善贷赏善罚恶省敛深挚瘦骨嶙峋霜鸦耍青蜀侯松汁淌湘铁桶网罗惘然若失限价限难贤仁显状歇手謑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