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鼓筝的意思、鼓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鼓筝的解释

(1).弹筝。《后汉书·吕布传》:“ 布 疑其图己,乃使人鼓筝於帐中,潜自遁出。夜中兵起,而 布 已亡。”《新唐书·列女传·樊彦琛妻魏》:“ 彦琛 卒,值 徐敬业 难,陷兵中。闻其知音,令鼓筝。”

(2).草名。又名结缕。贴地蔓生,根如线相结。《尔雅·释草》“傅,横目” 晋 郭璞 注:“一名结缕,俗谓之鼓筝草。”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忘忧 长乐 ,桃杷鼓筝。”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鼓筝”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一、弹奏筝乐器的动作

  1. 字面释义
    “鼓”指弹奏,“筝”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地,又称“秦筝”。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吕布传》记载的典故:吕布为迷惑敌人,在帐中使人鼓筝,自己趁机逃脱。

  2. 文化延伸
    因筝乐演奏需高超技艺,后世引申为“才艺精湛”的象征。例如《新唐书》提到列女魏氏因善鼓筝而被兵士要求演奏,部分现代词典将其列为成语,形容技能卓越。


二、植物名称(生僻义项)

指一种名为结缕草的植物,贴地蔓生,根系相连。此释义源自《尔雅·释草》的晋代注释,郭璞称其为“鼓筝草”,但现代已较少使用。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参考《后汉书》《尔雅》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鼓筝》的意思

《鼓筝》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乐器,也称为“古筝”。它是一种弹拨乐器,由桐木制成,拥有固定的音阶和琴弦。鼓筝在古代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常用于民间音乐演奏、戏曲伴奏以及各种庆祝和娱乐活动中。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鼓筝》的拆分部首是“鼓”和“筝”,其中“鼓”的部首是“鼓”,总笔画为13;“筝”的部首是“竹”,总笔画为12。

来源和繁体字

《鼓筝》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鼓”和“筝”。据推测,“鼓”字的来源可能是根据古代打击乐器“鼓”而来;而“筝”字则可能来源于古代的竹制弹拨乐器“筝”。在繁体字中,这个词保持不变,仍然是“鼓筝”。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对于《鼓筝》这个词,字形可能有一些变化。具体来说,可能会有一些外部轮廓和笔画的微小差异,但整体的字形基本保持一致。古代的汉字写法对于现代人来说有一定的变异和难度,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来理解和识别这些古老的字形。

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例句:
他弹奏着鼓筝,优美的音乐充满了整个房间。

组词:
鼓乐、鼓声、筝曲、筝竹之声

近义词:
古筝、古琴

反义词:
现代音乐、电子乐

别人正在浏览...

博征参閲倡荡尺帛出逃麤束耽玩跕躔堕泯俯冲符告篙律功伐宫绦鼓员横行无忌嚼牙挤夺楬明锦布经纶手积严靠天况兼宽以待人苦克阔狭两造龙赵媒保迷而知反谬见奴辈磐礴盘萦咆哮如雷平繇平原督邮乾涩青葽羣干袪袪嚷喝让书忍耐如画筲子社庙鼪鼯霜素黍尺顺实丝纶簿苏小妹汰絶泰社万年青罋牖无丝有线像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