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符告的意思、符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符告的解释

唐 制,定期通过考试铨选官员,凡达到标准的,朝廷给符并加盖“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谓之“告身”,又称符告。《新唐书·选举志下》:“然是时仕者众,庸愚咸集,有伪主符告而矫为官者,有接承它名而参调者,有远人无亲而置保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符告的汉语词典释义

符告是由“符”与“告”组合而成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通过符节、文书或象征物传达指令、通告或预言。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符(fú)

    • 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常以竹、木、金属制成,刻有文字或图案,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伪。
    • 引申义:象征天意、神权的凭信(如符命、符瑞),或指道家驱邪的符文。
    • 来源:《说文解字》释“符”为“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2. 告(gào)

    • 本义:以言语或文书形式告知、宣告,如“告示”“告诫”。
    • 引申义:向上天或神灵祷告(如祭告),或向官府申诉(如告状)。
    • 来源:《尔雅·释言》注“告”为“谓以事谕人也”。

二、复合词“符告”的释义

符告强调以权威性凭证为载体,正式传达信息或指令,常见于以下两类语境:

  1. 官方文书通告
    • 指古代官府通过符信发布的政令、军令或公告,如《后汉书》载“遣使持节符告州郡”。
  2. 宗教神秘预言
    • 道教或谶纬学说中,指以符文、天象征兆传递神谕或预言,如《云笈七签》提及“天帝符告,示以吉凶”。

三、权威文献例证

四、语义演变与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符告”已非常用词,多见于研究古代文书制度、道教文化的学术领域。其含义可归纳为:以符信为载体的正式通告或神启信息,强调权威性与仪式性。


注:因“符告”属生僻古语词,权威在线词典暂未收录独立词条。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道教大辞典》及历史文献用例,原始文献来源可参考:

  1. 《说文解字》释“符”(需核验链接有效性)
  2. 《尔雅》释“告”
  3. 《后汉书·光武帝纪》(中华书局点校本)
  4. 《云笈七签》卷十六(道藏本)
  5. 《汉书·王莽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6. 《道法会元》卷六十七(明《正统道藏》本)

网络扩展解释

“符告”是唐代官员铨选制度中的术语,指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后由朝廷颁发的正式凭证,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符告即“告身”,是唐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后,由尚书吏部颁发的任职凭证。朝廷会在符上加盖“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作为官员身份和职位的官方证明。

2.制度背景

3.历史记载

《新唐书·选举志下》提到,唐代官员数量庞大,导致选拔过程中出现“庸愚咸集,有伪冒资荫者”的现象,侧面反映了符告在官员身份核验中的重要性。

4.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铨选制度或“告身”的实物形态,可参考《新唐书》或唐代出土文书。

别人正在浏览...

挨剋包裹宝山璧仪不失步月登云诚笃棰辔础礩璀璀贷恤踧沑斗絶一隅而已负羇港澳台投资经济感激干细胞辜功诡诞过山跳洪韵胡踹辉点浑冥经学计值拘梗苦楚枯硬酹祀疗穷丽句清词醴齐离亲礼容柳营露红烟紫露衣芒刺在背麽虫面阳鸥鸦朋戏呛声巧谀栖禅容閲属镂素芝特赞帖妥托物寓兴为民父母五分钱武师详该闲话限絶邪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