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黍尺的意思、黍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黍尺的解释

古代用黍百粒排列起来,取其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叫做“黍尺”。横排的称“横黍尺”,纵排的称“纵黍尺”。旧制营造尺就是纵黍尺。横黍尺一尺等于纵黍尺八寸一分。泛指较小的度量单位。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黍尺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度量单位,其定义和标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基于黍子(一种谷物)的物理特性来确立长度基准。具体释义如下:

  1. 基本定义与构成

    黍尺指以中等大小的黍子(粟、小米)为基准确定的长度单位。其核心标准是:一尺的长度等于一百粒黍子横向紧密排列(一粒挨着一粒)所得的总长度。这种定义体现了中国古代“以自然物定度量”的朴素计量思想。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文物出版社)。

  2. 历史渊源与制度依据

    黍尺作为官方度量标准,其确立可追溯至汉代及更早时期。《汉书·律历志》中明确记载了以黄钟律管与累黍定尺的方法:“度者……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 这里的“一黍之广”即指一粒黍子的横向宽度(也有学说认为是纵向长度,但主流观点支持横向排列累加)。

    来源:《汉书·律历志》(中华书局点校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科学出版社)。

  3. 文化内涵与礼制象征

    黍尺不仅是一种实用度量工具,还承载着礼制文化意义。《礼记》等典籍中,黍被视为五谷之首,象征中和与标准。以黍定尺,体现了古人追求度量衡的客观、公正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成为古代礼乐制度和社会规范的物质基础之一。

    来源:《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华书局)。

  4. 现代计量学视角

    从现代科学角度看,黍尺是一种实物基准,其精确度受黍子品种、大小、排列紧密度等因素影响。历代实际使用的尺度虽名义上源于“黍尺”,但因时代、地域差异,具体长度值有所变化(约在23厘米至32厘米之间波动)。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演变和标准化尝试。

    来源:《中国度量衡史》(商务印书馆)、《计量史话》(中国计量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黍尺”是中国古代一种以黍粒为基准的度量单位,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黍尺是以100粒黍子(黄米)排列后的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根据排列方式不同,分为两种:

2.换算关系

横黍尺与纵黍尺的比例为1:0.81,即横黍尺一尺等于纵黍尺八寸一分。这一差异源于黍粒横纵排列时占据的空间不同。

3.应用与文化意义

4.现代认知

由于黍粒大小存在自然差异,黍尺的精确性有限,后逐渐被更科学的度量方式取代。但其作为古代计量智慧的体现,仍具历史研究价值。

如需更详细考证,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古籍工具书(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灾板胡八夤便事豳风缠髻儿赤候池畔雠比楮锭辞隆从窳村妪导行费地窟董其昌鹅栏阸穷丰庄共有钩钤乖阔寡立灌浸孤孀横举皇舆昏戆家道消乏假僭交兵计程解官激厉进奉船进可替否寖远即若窥觎枯鳞来得个冷颤苓落丽黠茅搜民碞霓旆盘绞品式容许孺齿螪何身操井臼水窦随文析义天下一家通逆洿沬鲜令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