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经中指诸象之一。其身青色,有香气。《杂宝藏经·迦尸国王白香象养盲父母并和二国缘》:“ 比提醯王 有大香象,以香象力,摧伏 迦尸王 军。”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香象之力,特所未胜。” 唐 王维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之作》:“积水浮香象,深山鸣白鸡。” 清 赵翼 《黔中牟珠洞》诗:“又有释迦古佛 ********* ,手掣香象调鸚鵡。” 鲁迅 《<唐宋传奇集>序例》:“夫蚁子惜鼻,固犹香象, 嫫母 护面,詎逊 毛嬙 ,则彼虽小説,夙称卑卑不足厕九流之列者乎,而换头削足,仍亦骇心之厄也。”参见“ 香象渡河 ”。
(2).菩萨名。《华严经·诸菩萨住处品》:“北方有处,名 香积山 ,从昔已来,诸菩萨众,於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 香象 。”
(3).香药和象牙。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茶》:“用三説,则官有七倍之损,而香象之货,居积停滞,公私皆失其利焉。”
“香象”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为综合释义:
佛经中的神象
指青色身躯、散发香气的大象,象征力量与神圣。据佛教故事,迦尸国曾凭借香象化解与提醯国的战争(如释迦牟尼前生化身香象劝和两国),体现慈悲与智慧。此类典故多见于《杂宝藏经》《华严经》等经典。
菩萨名号
佛教典籍中,“香象菩萨”是北方香积山的一位菩萨,代表修行者的精进与功德,常见于《华严经》记载。
香药与象牙的合称
古代商贸语境中指香料和象牙两类贵重物品。宋代曾巩《本朝政要策·茶》提及“香象之货”,反映其经济价值。
其他引申
部分文献用“香象”比喻名声远播之人(如查字典注),或因交配期分泌香气的大象引申出“力量强盛”的意象,但此类用法相对少见。
香象(xiāng xiàng)是一个成语,以象征意义出现,意为香气逸散的样子。
香象的部首是立(lì), 由“立”和“象”两个部分组成。
香象的笔画数是10画,其中“立”部有5画,“象”部有5画。
香象最初出自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描述了宝玉读书时花被风吹动的情景,将花香扑鼻的感觉形容为“香象逸散”。
香象的繁体字为「香象」。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香象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香」的写法是「嚮」,「象」的写法是「像」。
1. 花香四溢,美丽的香象弥漫在空气中。
2. 静静地坐在花丛中,那仿佛香象般的气息让我陶醉其中。
香气、香花、象征、象牙、象外等。
香飘、香溢、馥郁、芬芳等。
香象的反义词是“香象不来”。意指没有香气蔓延的情况。
安歇暗祝标枺不利撑犁承落大雁塔耳丫子奋飞拂戾浮名告志宫锦袍海角荒恣画摊浑浑泡泡奸敝奸恶搅车交卷椒屋介马精巢狙害钧材刻薄寡恩駃牛髡截老学庵笔记联镳理辜俚谈鹿角菜曼德琳懵蔽闷热谧静明目达聪末嬉匏土疈事悭贪秦弓惹眼荣退肉理森疏生各支石衣噬指首摄树上开花碎浪索性藤子条决拖杷伪本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