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蒲质的意思、蒲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蒲质的解释

(1).以蒲草为贽。质,通“ 贄 ”。见面礼。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上》:“将之以诚,虽微物而可重;献之由心,虽蒲质而可荐。”

(2).蒲柳之质。因蒲柳早凋,常用喻质贱、体弱。 明 高濂 《玉簪记·设计》:“念蒲质自甘弃捐,又何须雅念勤劳。” 明 张景 《飞丸记·权门狼狈》:“身生閫阁,足未履庭阶,堪怜蒲质,怎惯得涉浪穿崖。”参见“ 蒲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蒲质是汉语中具有历史传承的复合名词,其核心含义指代"用蒲草编织而成的垫席"。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蓆厀于蒲质",这里的"蒲质"即指蒲草制成的跪垫。从材质特性分析,蒲草茎秆柔韧且富含植物纤维,经晾晒处理后具备防潮、耐磨的特性,成为古代重要的编织原料。

《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蒲草为质的席子",强调其材质构成与器物功能的对应关系。在传统礼仪中,蒲质制品常作为祭祀、宴享等正式场合的礼器,《周礼·春官》记载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其中包含蒲席品类。现代考古发现印证了商周时期已存在成熟的蒲编工艺,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席纹陶器提供了实物佐证。

该词汇在当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和传统工艺论述。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将其列为乙级文化词汇,建议在涉及古代典章制度或物质文化研究时规范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蒲质”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基本释义

  1. 以蒲草为贽(见面礼)
    “质”通“贽”,指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所持的礼物。例如晋代袁宏《后汉纪》提到“虽蒲质而可荐”,即以蒲草作为微薄但真诚的见面礼。

  2. 蒲柳之质的比喻
    蒲柳(水杨)因早凋特性,常被用来比喻:

    • 身份低微:如明代高濂《玉簪记》中“念蒲质自甘弃捐”,表达自谦或感慨地位卑微。
    • 体质孱弱:如明代张景《飞丸记》用“堪怜蒲质”形容身体虚弱。

二、延伸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蒲质”解释为成语,形容品质高尚纯洁、不受外界诱惑,但这种用法在古籍中较少见,可能是基于蒲草朴素特性的引申义。

三、古籍例证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释义的详细出处,可参考《后汉纪》《玉簪记》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意暗愚奥鲁包贡宝倌崩竭本息别出新意不忝嗤啦舂粮崇期寸柄淡烟等期顶债定址端正丰功伟绩枌栱高大官税骇电含敛核电厂黑参贺饯幻泡桓伊筝胡骑惛瞀昏作假痴不癫奸虑鹪鹩急速客战课兆空乏两柱钱临篇鸬鹚句当驴马债旁训磐辟岂但凄风冷雨侵杀求觅人缝三八节搔头摸耳神逵释兵释卷汤饼局听闻退遁万世流芳系臂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