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太昊的意思、太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太昊的解释

即 伏羲氏 。昊,通“ 皥 ”。《汉书·古今人表》:“ 太昊帝 宓羲氏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太昊 ,有天下号也。作罔罟田渔以备牺牲,故曰 宓羲氏 。”参见“ 太皥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太昊是中国古代神话与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其含义及文化内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身份与起源

  1. 原始身份
    太昊(又称太皞、大皥)最初是上古东夷部族的祖先神,主要流传于山东、河南地区。其图腾符号为“日-鸟-山”,考古学家在山东大汶口遗址中发现的相关图纹被推测为太昊部族的象征,反映了对太阳和自然的崇拜。

  2. 与伏羲的关联
    西汉末年刘歆在《世经》中首次将太昊与伏羲并称,此后两者逐渐合二为一,成为华夏人文始祖的代表。例如《汉书》记载“太昊帝宓羲氏”,认为他发明渔猎工具、制定礼仪制度。

二、文化象征与地位

  1. 五方天帝体系
    在汉代的“五方天帝”祭祀体系中,太昊被尊为东方天帝青帝,象征木德,对应春季和万物生发。

  2. 历史意义
    太昊部族衍生出多个风姓部落(如任、宿等),成为东夷文化的重要源头,并与其他部族(如少昊)保持联系,共同奠定华夏文明基础。

三、争议与演变

早期文献如《左传》仅记载太昊为东夷祖先神,未提及伏羲。两者的合并可能是后世学者对古史系统化整理的结果,体现了神话与历史的层累性。

太昊既是上古东夷的太阳神和部落首领,又是后世重构的华夏人文始祖之一。其形象融合了自然崇拜、部族历史与哲学思想,成为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缩影。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太昊

太昊,一个古老的词汇,主要用于古代华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精神意义。它指的是华夏民族的远古始祖,也被称为“太皞”或“皞天大帝”,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太昊是华夏民族传说中的神明和伟大的君主。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太昊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太”是一个独立的汉字,由“大”和“兀”组成,部首是“大”,总共有四画;“昊”也是一个独立的汉字,由“日”和“一”组成,部首是“日”,总共有六画。

来源和繁体

太昊一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是古代华夏民族的神话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繁体字中,“昊”字的写法为「曉」,其意思是“早晨”或“明亮”。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太昊古时候的写法为「太皞」,表示华夏民族的始祖和重要神明。这种写法在当时很常见,用来表达对太昊君主地位的尊敬。

例句

太昊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他为我们的祖先,带给我们智慧和勇气。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太皞、天皇、皞天
近义词:圣君、天子、帝王
反义词:平民、庶人、奴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