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八体书的意思、八体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八体书的解释

指八种书体。 唐 高彦林 《阙史·裴丞相古器》:“ 兗州 有书生姓 鲁 ,善八体书。”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龙城録》载, 王宏 , 济南 人,与 唐文皇 少为同学,从受八体书。”参见“ 八体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八体书是中国古代书法体系中对八种不同书写风格的统称,最早见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其具体分类依据秦汉时期的官方文字规范。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八体包含:

  1. 大篆: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标准字体,以《石鼓文》为代表,笔法浑厚圆润,结体严谨(《说文解字》)。
  2. 小篆: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官方书体,字形修长匀称,代表作为李斯《泰山刻石》(《史记·秦始皇本纪》)。
  3. 刻符:专用于符节契券的篆刻文字,线条刚劲简省,常见于虎符铭文(《汉官旧仪》)。
  4. 虫书:以鸟虫纹饰为特征的装饰性字体,多用于旗帜、符信,汉代瓦当可见其遗韵(《后汉书·舆服志》)。
  5. 摹印:适应印章镌刻的变体篆书,笔划方折平正,开汉代缪篆之先河(《通志·六书略》)。
  6. 署书:匾额题署专用的大字篆隶,笔势开张雄健,汉代宫阙题榜多属此类(《书断·署书篇》)。
  7. 殳书:兵器铭文体系,因刻于殳杖得名,兼具篆隶过渡特征(《颜氏家训·书证篇》)。
  8. 隶书:秦汉公文常用字体,化篆书圆转为方折,为楷书前身,云梦秦简可见早期形态(《晋书·卫恒传》)。

这一分类体系不仅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字演变的阶段性特征,更承载着古代政治制度、工艺美术与社会文化的多维信息(《中国书法史·秦汉卷》)。

网络扩展解释

“八体书”是汉语中一个与书法相关的术语,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秦代定义的八种书体(侧重用途分类)

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将官方认可的书体分为八种,其中既包含字体分类,也包含特殊用途的书写形式:

  1. 大篆:西周晚期文字,代表作为籀文。
  2. 小篆:秦朝统一后的标准篆书,如李斯《泰山刻石》。
  3. 刻符:用于符信(如兵符)的篆书变体。
  4. 虫书:笔画如虫形的装饰性字体,多用于旗帜、符节。
  5. 摹印:印章专用篆书,布局适应印面。
  6. 署书:匾额、题署用字,字形较大且庄重。
  7. 殳书:兵器铭文,风格刚劲简率。
  8. 隶书:民间简化篆书演变而来,便于书写。

二、唐代及以后的八种书体(侧重字体分类)

随着书法艺术发展,“八体”逐渐演变为指代不同字体的统称,常见解释包括:

  1. 古文:先秦六国文字。
  2. 大篆/小篆:保留篆书体系。
  3. 隶书:汉代通行字体。
  4. 草书:包括章草、今草。
  5. 楷书(正书):唐代成熟的规范字体。
  6. 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
  7. 飞白:笔画中留白的特殊技法。
  8. 八分(楷隶):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字体,如《熹平石经》。

使用场景与引申义

若需更深入的历史考证或书法实例,可参考《说文解字序》《书断》等古籍,或权威书法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傲睨万物备使笔翰如流比邻星並事不关紧要草猝偢问初版初食待茶弹议殿寝递传滴羞笃速动魄惊心刚武藁茇觥觞过胜寒泄红十字会浑不比活像佳茗奖品蛟龙匣脊令九迁絶诣掘閲铿拊来示嬾妇鱼了得领属论斥面戒民仇民官牛种配拨勤快穷朔穷野悛移髯公扇对剡客手笼淑雅踏白讨核通统外亲内疏万夫莫当枉驾望镇顽迷崄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