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嬾妇鱼的意思、嬾妇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嬾妇鱼的解释

民间传说中鱼名。一说为鲵鱼之别名。《太平广记》卷四六五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嬾妇鱼》:“ 淮 南有嬾妇鱼。俗云,昔 杨氏 家妇,为姑所怒,溺水死为鱼,其脂膏可燃灯烛。以之照鼓琴瑟博奕,则烂然有光;若照纺绩,则不復明。”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里仁篇七》:“有目力而以察恶色,有耳力而以审恶声,有可习劳茹苦之力,却如嬾妇鱼油灯,只照博弈,不照机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嬾妇鱼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传说生物,其名称具有鲜明的民俗文化色彩。该词为"懒妇鱼"的异体写法,"嬾"通"懒",《尔雅·释虫》中记载"嬾妇,化鱼也",意指懒惰的妇人幻化而成的鱼类。据《太平御览》卷九四〇引《异苑》所述,此鱼形似鲿鱼而体态臃肿,相传为懒惰女子被姑婆施法所变,具有警世劝勤的象征意义。

该典故可追溯至六朝时期的民间传说,《述异记》中载其"脂膏可燃灯",宋代《埤雅》更补充其"夜有光如烛",赋予其神秘生物特性。明代《本草纲目》将其归入鳞部,称其"味甘性平",但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尚未发现对应实体鱼类,学界普遍认为属于古代寓言性生物。在汉语演变过程中,该词衍生出"懒妇箴""懒妇机"等成语,成为劝诫勤勉的文化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嬾妇鱼”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传说鱼类,其含义和背景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传说起源
    据南朝梁代任昉《述异记》记载(),淮南地区曾有一杨姓妇人因被婆婆责骂投水自尽,死后化为“嬾妇鱼”。其体内脂膏可制成灯油,但具有特殊属性:若用于照明弹琴、下棋等娱乐活动,则灯火明亮;若用于纺织等劳作,则灯光昏暗。这一传说被收录于《太平广记》卷四六五。

  2. 别名与生物关联
    该鱼在文献中亦被称为“懒妇鱼”(异体字差异),部分记载认为其可能是鲵鱼(俗称“娃娃鱼”)的别名,但更偏向于神话生物,而非现实物种的科学分类。

  3. 文化象征意义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中引用此鱼作比喻(),批评某些人如同“嬾妇鱼油灯”,将才能用于博弈娱乐而非正途,反映古代对勤勉与怠惰的道德评判。

  4. 文献记载特点
    该词主要作为文化意象存在于类书与文人笔记中,未见于严肃的生物志书,说明其属性更接近民间传说或寓言。

如需查阅完整原始文献,可参考《太平广记》《述异记》及《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熬心费力百宝万货白黑不分半拉子贝文綳吊辩智闭厄避生钵塞莫不得已而为之不眠之夜布泉鸧鸧徜恍驰驷大卞法线浮阔割弃构塼孤客还立毫帛龢平红水河化石辉焕昏惨剌皛光教训鲸铿矜夸金昭玉粹慨忼孔臧诓财连舸翴翴连牛历险盲风涩雨毛团马騌闽剧判合飘飘摇摇飘霣翘袖恰如其分铨叙屈强人缘深情底理斯箱伟议纤杀险俗弦月小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