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手笼的意思、手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手笼的解释

冬天暖手之物。形如笼,两边开口。 叶圣陶 《倪焕之》一:“天气很冷,他们摇橹的手都有棉手笼裹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手笼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名物词,指一种用于冬季保暖的筒状袖套类服饰配件。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基本定义与形制特征

根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6卷第142页),手笼指“套在手上御寒的圆筒形毛皮或棉絮制品”。其核心特征为:

  1. 筒状结构:中空圆筒设计,双手可同时插入其中保暖;
  2. 材质考究:传统以貂、狐等毛皮或夹棉织物制成,兼具保暖性与装饰性;
  3. 便携功能:尺寸较小,可随身携带或悬挂于腰间。

二、历史演变与文化符号

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2007年校注本,卷九)记载,手笼在明清时期成为江南仕女冬季服饰的重要配饰,其演变体现两点社会意义:

  1. 阶级象征:贵族女性使用貂裘手笼彰显身份,平民则以布帛材质为主;
  2. 审美载体:刺绣、镶滚等工艺的融入,使其从实用品升华为工艺品。

三、现代应用与文献佐证

当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92页)保留该词条,释义强调其“防寒用途”。值得注意的是:


结论:手笼作为中国传统防寒用具,兼具实用功能与社会文化属性,其释义需结合器物形制、历史语境及文献互证,方能完整呈现其语言与文化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手笼”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手笼指一种传统冬季保暖用品,主要用于暖手。其外形呈筒状,两端开口,材质多为棉花、毛皮等保暖材料,使用时双手可从两端伸入,握在一起以抵御寒冷。

二、结构与材质

三、历史与现状

  1. 历史用途:清代文献记载,手笼是妇女服饰的配件之一,与云肩、围巾等搭配使用,体现当时服饰文化的多样性。
  2. 现代应用:如今多作为复古时尚元素或特殊场景(如戏曲、影视道具)出现,例如叶圣陶在《倪焕之》中描写船夫使用棉手笼御寒。

四、文化延伸

部分语境中,“手笼”被引申为比喻,形容人拥有资源却未能善用(如“有才华却无处施展”),但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服饰中的手笼实例,可参考中关于清代妇女服饰的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秉直帗舞敞怳抽替村甿寸铁在手跌顿地喙东明扼腕兴嗟飞炮浮起改火乖背寒年酣寝洪泛区回意浑脱囊交属叽哩嘎啦京辅戟气军幕苛惨扣折老东家牢良连并寥梢驴脸瓜搭密密匝匝鸣神鸣条之事磨棱刓角内廷年始频婆千寻朅伽齐敬七祖枘方乳茗箬竹筛锣伤害稍问殊致同归四分五落私悦贪吏腾誉天钧通货膨胀玩花招威绩夏腊乡邨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