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参宥的意思、参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参宥的解释

三宥。对犯罪者可以从宽处理的三种情况。《管子·戒》:“老弱勿刑,参宥而后弊。” 尹知章 注:“老弱犯罪者,无即刑之,必三宽宥而后断罪。三宥,即《周礼》三宥。一曰不识,二曰过误,三曰悼耄也。”参见“ 三宥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参宥”在现代汉语中并非规范用词,现行权威辞书及语言资源库均未收录该词条。根据单字拆分分析,“参”在《汉语大词典》中可表“参与、加入”义项(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1997);“宥”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宽也”,《古代汉语词典》延伸为“赦免、宽容”之意(来源:商务印书馆,2003)。二字组合可能衍生“共同宽恕”或“参与赦免”的临时性语义,但此用法缺乏典籍用例支撑。

建议核查文献原文语境,若为古代特定领域术语或地方方言词汇,可进一步提供语料出处,以便开展针对性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

“参宥”是古代法律术语,指对犯罪者可以从宽处理的三种特定情况,源自《周礼》中的“三宥”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参宥”即“三宥”,指对符合特定条件的犯罪者减轻或免除刑罚的三种情形。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法律中“慎刑”和“恤刑”的思想。

  2. 三种从宽情况
    根据《管子·戒》及尹知章注,“三宥”具体包括:

    • 不识:因不知法而犯罪;
    • 过误:因过失或意外导致犯罪;
    • 悼耄:年幼(悼)或年老(耄)者犯罪。
  3. 应用背景
    该制度主要针对老弱群体或非故意犯罪者,如《管子》提到“老弱勿刑,参宥而后弊”,即对老弱犯罪者需经三次宽宥程序后再定罪。

  4. 与现代法律的联系
    类似现代刑法中的“过失犯罪从轻”“刑事责任年龄”等原则,体现法律的人性化考量。

注意:部分资料(如)将“参宥”解释为“参与并宽恕过错”,可能与“三宥”原意存在混淆,建议以权威典籍记载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报恩珠边词边扞扁卢仓皇出逃得马生灾东归斗嚣焚符破玺贯珠孤阴独阳海沸山崩函匦合埶获辠骄舒惊惭九骏军垒客作儿窥间伺隙徕臣凉篷连理之木厉虐领水斄牛吏舍陆程眇思迷踪拳目不识丁虐焰平泽劈然铺垫前楹签治圈牢养物榷略箬篰上仁渗匀事对十拷九棒事指私徇虽死犹生缩减天高听下推顿土宜万事亨通瓦片无上乘献费小天使小艺啸狖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