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按规定的程式考试。后多指科举铨叙考试。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博选良才,旌简髦俊,设程试之科,垂金爵之赏。”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其间有强壮者,稍加劝募,给之弓弩,教以习射,时命程试,利以赏激。”《金史·选举志一》:“ 贞元 元年,定贡举程试条理格法。”
(2).程试之文卷。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郭侍郎 尝寳惜法书一卷,每随身携往。初应举,就杂文试,写毕夜色犹早,以纸缄裹置於篋中。及纳试而误纳所寳书帖。却归铺,於烛笼下取书帖观览,则程试宛在篋中。遽惊嗟,计无所出。来往於棘围门外,见一老吏,询其事,具以实告,吏曰:某能换之……逡巡賫程试入,而易书帖出。”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教授 孙勰 亦 赣 人,异时读诸生程试,意不满,輒曰:‘吾 江西 人属文不尔。’诸生初未諭,及是,持公所试文,矜语诸生曰:‘吾 江西 人之文也。’乃皆大服。”
“程试”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按程式进行的考试
特指古代科举制度中的铨叙考试,强调遵循固定流程和标准。例如三国时期韦昭在《博弈论》中提到“设程试之科”,即通过规范考试选拔人才。宋代叶适的文献中也记载了通过程试选拔军事人才的案例。
考试文卷
指科举考试中考生提交的答卷或文书。唐代李绰的《尚书故实》曾描述考生误交程试文卷的情景,印证了这一用法。
“程试”与科举制度密切相关,其核心是通过标准化考试选拔官员。例如《金史·选举志》提到金代贞元年间制定“程试条理格法”,进一步规范考试流程。这种制度体现了古代对人才选拔的程式化要求。
个别现代资料(如)将“程试”解释为“经过努力取得成果”的成语,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属于误读或引申义。建议优先参考历史语境下的释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博弈论》《尚书故实》等古籍原文,或关注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辞书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