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霜雪的意思、霜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霜雪的解释

(1).霜和雪。《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阴气胜则凝为霜雪。”

(2).谓经受霜雪。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草木不霜雪,则生意不固。”

(3).喻高洁的情操。 汉 孔融 《荐祢衡疏》:“忠果正直,志怀霜雪。”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虽遇尘雾,犹振霜雪。” 北魏 常景 《严君平》诗:“ 严君 性沉静,立志明霜雪。”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卢仝》:“ 仝 志怀霜雪,操拟松柏。”

(4).喻指雪亮的剑光。 唐 杜甫 《暮秋呈苏涣侍御》诗:“倾壶簫管动白髮,儛剑霜雪吹青春。” 仇兆鳌 注:“霜雪,指剑光。”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三折:“出匣纷纷霜雪寒,入手辉辉星斗现。”

(5).指寒光闪烁的刀剑。 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二:“袖中 赵 匕首,买自 徐夫人 。玉匣闭霜雪,经 燕 復歷 秦 。”

(6).喻指白发。 唐 杜甫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霜雪,喻头白也。” 宋 苏轼 《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骥次旧韵》:“更欲河边几来往,祇今霜雪已蒙头。”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头青丝在短短几天之内,以至是在一夜之间化为霜雪。”

(7).喻冷峻的面部表情。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一折:“则见那冬凌霜雪都堆在两眉间。”《花城》1981年第6期:“ 王嘉 却像输了球的运动员,满脸霜雪,十分恼怒。”

(8).喻阴冷的环境,严酷的遭遇。 清 郑燮 《怀舍弟墨》诗:“含悽度霜雪,努力爱秋春。” 丁一岚 《<燕山夜话>再版序》:“这本《燕山夜话》虽遇严酷的霜雪,却并未失去勃勃生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霜雪”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自然现象本义 《汉语大词典》指出,“霜雪”原指自然界中的两种气候现象:“霜”为近地面水汽遇冷凝结的白色冰晶(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12卷);“雪”则是高空水汽凝华降落的冰晶聚集体(来源:同上)。二者常并称描述寒冷气候,如《礼记·月令》载“孟冬行秋令,则霜雪不时”。

二、引申象征义

  1. 高洁品格象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其比喻用法,多指代坚贞纯洁的品性,如古语“松柏经霜雪而弥坚”。
  2. 岁月变迁意象:在诗词中常喻指白发或时间流逝,杜甫《阁夜》有“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之句(来源:中华书局《全唐诗》)。

三、文学审美意象 作为古典文学高频意象,“霜雪”既营造清冷意境,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又通过“傲霜斗雪”等表述传递抗争精神(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说文解字注》特别强调其“清洁”的意象特征,构成中华文化特有的审美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霜雪”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层含义,结合不同语境可作以下解释:

一、本义

  1. 自然现象
    指霜和雪的统称,如《庄子·马蹄》中“马蹄可以践霜雪”,描述自然界的寒冷景象。

二、比喻义

  1. 高洁的情操
    象征坚贞、纯洁的品质。例如汉·孔融《荐祢衡疏》中“志怀霜雪”,比喻人物品性如霜雪般高洁。

  2. 剑光或刀剑
    形容冷冽的剑光或锋利的兵器。元·吴昌龄《张天师》提及“霜雪”指剑光,李白诗中“玉匣闭霜雪”则暗喻刀剑的寒光。

  3. 白发或岁月痕迹
    借指白发,如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霜雪满飞蓬”,以霜雪喻头白。

  4. 严酷的环境或遭遇
    喻指阴冷、艰难的处境,如《列子·汤问》“霜雪交下”暗含环境险恶。

三、文学用例

“霜雪”在汉语中既有自然现象的直指,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象,从品德到兵器、从岁月到境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庄子》等经典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鞭杻拨乱反治朝衫冲州过府传饭畜君存札大马爵得毋调奸袛裯逗晩断碣封建割据趺架钢七郎当肱支钩卷晷表鬼蜮技俩怀痾活货湖丝江皐极美静缓浄街槌凈濑锦窠君子不器看差赖学狼藉蜡丸帛书类型灵威流查离志炉峯民畴哝哝迫人倾巢而出奇嶷琴瑟和好器小易盈软泥史巫刷抿殊妙四库书斯里兰卡挞讯田荡天外飞来文资夏管想儿鞋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