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俗的意思、拔俗的详细解释
拔俗的解释
超出凡俗;超越流俗。《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 唐 李白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 裴公 有仙标,拔俗数千丈。” 宋 王禹偁 《为史馆李相公让官表》:“伏念臣才非拔俗,世乏显官,爰自策名,适逢昌运。”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 裘文达 尚书,书法自成一家,其瀟洒拔俗之致,似不食人间烟火者。”
词语分解
- 拔的解释 拔 á 抽,拉出,连根拽出:拔腿。拔草。拔牙。拔苗助长。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拔数城。 吸出:拔毒。拔火罐儿。 选取,提升:提拔。拔擢。 超出,高出:海拔。挺拔。拔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
- 俗的解释 俗 ú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网络扩展解释
“拔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超越凡俗、脱离平庸,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具有高洁、出众的品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拔”意为“超出、脱离”,“俗”指“世俗、凡俗”,组合后表示摆脱世俗的平庸状态,追求更高境界。例如形容人品格高洁、才情卓越,或艺术作品风格独特、不落窠臼。
二、出处与演变
-
历史文献
最早见于《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指通达之士能超越凡俗。
唐代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中“裴公有仙标,拔俗数千丈”,以夸张手法赞颂人物超凡脱俗。
-
成语关联
常与“超尘”连用为成语“超尘拔俗”,强调超越尘世的境界,如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中形容文人雅士的脱俗风骨。
三、用法与语境
- 形容人物:多用于褒义,如“耿介拔俗之标”(南朝孔稚珪《北山移文》),指正直高洁的品格。
- 评价作品:描述艺术、思想等领域的独特性和高雅性,如“拔俗数千丈”体现艺术造诣的卓绝。
- 现代延伸:可指生活方式或价值观的脱俗,如追求文化修养、拒绝低俗行为。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超凡脱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
- 反义词:庸俗、市侩、随波逐流。
五、总结
“拔俗”既是对品格的赞美,也是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强调在世俗中保持独立与高洁。其内涵从古至今一脉相承,广泛用于文学、艺术及人物评价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拔俗(bá sú)是指摆脱俗气和庸俗的行为和态度。拔俗的“拔”字字义是指除去、摘除,而“俗”字则表示属于常见、平凡的意思。因此,拔俗就是追求超脱尘俗,摆脱庸俗的一种追求。
拔俗的部首分别是扌(手)和⺮(竹),其中扌表示与手相关的意义,而⺮则表示与竹相关的意义。拆分的笔画依次为7画和6画。
拔俗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人雅士,他们倡导仁义道德并反对庸俗的行为。这种追求超凡脱俗的思想逐渐演化为一种具有文人风范的行为方式,并逐渐融入了日常生活。
至于繁体字,在繁体字体系中,拔俗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拔俗”。
古时汉字中,“拔俗”可以写作“拔凡扬雅”。其中,“拔凡”指摆脱平凡庸俗,“扬雅”则表示张扬高雅之风。这种写法强调了拔俗行为的宗旨。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的生活态度和举止深受拔俗之风的影响。”
一些与拔俗相关的组词包括:拔除、拔高、拔丝、追求高尚等。
拔俗的近义词包括:超凡脱俗、高尚情操、雅正。
拔俗的反义词包括:庸俗、俗气、低俗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您的要求。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包厢辨解笔帽[儿]垂缯出谋画策磁州窑对付厄会傅纳妇人符图巩膜工伤宫帏归第吭咽华薄胡二巴越嘉景减产见光艰难竭蹶监壹节制介卒极是咎有应得罥罣姱志馈饍老天拔地貍猫路歧买牛卖剑盲人瞎马南飔平淡无奇孅介愆误去污粉飒洒稍事稍许食柏石碑识大体输悃淑雅思想感情松筠之节所体桃花浪特宥豚耳袜额危岫文记五花爨弄五作娴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