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拔俗的意思、拔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拔俗的解釋

超出凡俗;超越流俗。《後漢書·仲長統傳》:“至人能變,達士拔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标,蕭灑出塵之想。” 唐 李白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詩:“ 裴公 有仙标,拔俗數千丈。” 宋 王禹偁 《為史館李相公讓官表》:“伏念臣才非拔俗,世乏顯官,爰自策名,適逢昌運。”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文獻》:“ 裘文達 尚書,書法自成一家,其瀟灑拔俗之緻,似不食人間煙火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拔俗"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形容人或事物超凡脫俗、不同凡響。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1. 超脫世俗

    指思想、行為或品格超越一般世俗的标準,不落俗套,具有高尚或獨特的境界。例如形容隱士、藝術家或思想家的氣質時常用此詞。

  2. 出衆不凡

    強調人或事物在同類中顯得格外突出、卓越,具有鮮明的獨特性或優越性,令人矚目。

詞源與書證參考:

該詞源于古代漢語,常見于古典文獻。如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載:“嵇康……風姿特秀,爽朗清舉,龍章鳳姿,天質自然,正爾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雖未直接使用“拔俗”,但後世常以“拔俗”概括此類風骨。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則明确以“氣往轹古,辭來切今,驚采絕豔,難與并能”贊屈原之“拔俗”(參考《文心雕龍》通行本)。

現代權威詞典釋義:

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漢語大詞典》:

經典用例:

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評李成畫作:“夫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營丘之制也”,後人常以“筆格脫俗”形容其“拔俗”之境(見《圖畫見聞志·論三家山水》)。

總結

“拔俗”凝練表達了超越平庸、卓然獨立的精神或特質,兼具形神兩層面的超凡意蘊,是漢語中贊譽卓越品格與獨特氣質的重要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拔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超越凡俗、脫離平庸,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具有高潔、出衆的品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拔”意為“超出、脫離”,“俗”指“世俗、凡俗”,組合後表示擺脫世俗的平庸狀态,追求更高境界。例如形容人品格高潔、才情卓越,或藝術作品風格獨特、不落窠臼。

二、出處與演變

  1. 曆史文獻
    最早見于《後漢書·仲長統傳》:“至人能變,達士拔俗”,指通達之士能超越凡俗。
    唐代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中“裴公有仙标,拔俗數千丈”,以誇張手法贊頌人物超凡脫俗。

  2. 成語關聯
    常與“超塵”連用為成語“超塵拔俗”,強調超越塵世的境界,如明代張岱《陶庵夢憶》中形容文人雅士的脫俗風骨。

三、用法與語境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總結

“拔俗”既是對品格的贊美,也是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強調在世俗中保持獨立與高潔。其内涵從古至今一脈相承,廣泛用于文學、藝術及人物評價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

擺尾搖頭榜下捉壻北朔常行成句沖谧疇壟吹帽處治酢味大根腳大蠟道思燈法東館堕睫芳魂飛石糞堆風月常新怫然不悅各執一詞古老耗敝晦迹韬光誨正矯正菫色跻堂苛細兩越留骖蝼螲木魚南華真人内八府宰相匹夫懷璧平劇棄舊憐新清西陵秋旻齊轸讓客人吏三樂三千界生代神龛子仕版時貴侍妾思王蘇台台省梼杌踢透鋈器無往不克鮮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