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俗的意思、拔俗的詳細解釋
拔俗的解釋
超出凡俗;超越流俗。《後漢書·仲長統傳》:“至人能變,達士拔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标,蕭灑出塵之想。” 唐 李白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詩:“ 裴公 有仙标,拔俗數千丈。” 宋 王禹偁 《為史館李相公讓官表》:“伏念臣才非拔俗,世乏顯官,爰自策名,適逢昌運。”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文獻》:“ 裘文達 尚書,書法自成一家,其瀟灑拔俗之緻,似不食人間煙火者。”
詞語分解
- 拔的解釋 拔 á 抽,拉出,連根拽出:拔腿。拔草。拔牙。拔苗助長。 奪取軍事上的據點:連拔數城。 吸出:拔毒。拔火罐兒。 選取,提升:提拔。拔擢。 超出,高出:海拔。挺拔。拔地(山、樹、建築物等高聳在地面上)。
- 俗的解釋 俗 ú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俗尚。風俗。習俗。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是由群衆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 大衆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俗名。俗語。俗曲。雅俗共賞。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厭的:
網絡擴展解釋
“拔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超越凡俗、脫離平庸,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具有高潔、出衆的品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拔”意為“超出、脫離”,“俗”指“世俗、凡俗”,組合後表示擺脫世俗的平庸狀态,追求更高境界。例如形容人品格高潔、才情卓越,或藝術作品風格獨特、不落窠臼。
二、出處與演變
-
曆史文獻
最早見于《後漢書·仲長統傳》:“至人能變,達士拔俗”,指通達之士能超越凡俗。
唐代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中“裴公有仙标,拔俗數千丈”,以誇張手法贊頌人物超凡脫俗。
-
成語關聯
常與“超塵”連用為成語“超塵拔俗”,強調超越塵世的境界,如明代張岱《陶庵夢憶》中形容文人雅士的脫俗風骨。
三、用法與語境
- 形容人物:多用于褒義,如“耿介拔俗之标”(南朝孔稚珪《北山移文》),指正直高潔的品格。
- 評價作品:描述藝術、思想等領域的獨特性和高雅性,如“拔俗數千丈”體現藝術造詣的卓絕。
- 現代延伸:可指生活方式或價值觀的脫俗,如追求文化修養、拒絕低俗行為。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超凡脫俗、出類拔萃、卓爾不群。
- 反義詞:庸俗、市儈、隨波逐流。
五、總結
“拔俗”既是對品格的贊美,也是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強調在世俗中保持獨立與高潔。其内涵從古至今一脈相承,廣泛用于文學、藝術及人物評價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拔俗(bá sú)是指擺脫俗氣和庸俗的行為和态度。拔俗的“拔”字字義是指除去、摘除,而“俗”字則表示屬于常見、平凡的意思。因此,拔俗就是追求超脫塵俗,擺脫庸俗的一種追求。
拔俗的部首分别是扌(手)和⺮(竹),其中扌表示與手相關的意義,而⺮則表示與竹相關的意義。拆分的筆畫依次為7畫和6畫。
拔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人雅士,他們倡導仁義道德并反對庸俗的行為。這種追求超凡脫俗的思想逐漸演化為一種具有文人風範的行為方式,并逐漸融入了日常生活。
至于繁體字,在繁體字體系中,拔俗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拔俗”。
古時漢字中,“拔俗”可以寫作“拔凡揚雅”。其中,“拔凡”指擺脫平凡庸俗,“揚雅”則表示張揚高雅之風。這種寫法強調了拔俗行為的宗旨。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的生活态度和舉止深受拔俗之風的影響。”
一些與拔俗相關的組詞包括:拔除、拔高、拔絲、追求高尚等。
拔俗的近義詞包括:超凡脫俗、高尚情操、雅正。
拔俗的反義詞包括:庸俗、俗氣、低俗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要求。如有需要,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