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孤对电子的意思、孤对电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孤对电子的解释

某些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的未成键电子对。如氨分子的电子式为h··nh····h··,从此式可看出氮原子核外有一孤对电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孤对电子(lone pair electrons)是化学术语,指分子中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对,通常存在于原子的最外层轨道。从汉语词典角度可拆解为:

一、核心特性

  1. 存在形式

    原子最外层的价电子若未用于形成化学键,会以成对形式(如s轨道或杂化轨道)定域在原子周围。例如氨分子(NH₃)中氮原子的5个价电子,3个用于与氢成键,剩余2个电子形成孤对电子。

  2. 空间影响

    孤对电子占据轨道空间,排斥成键电子对,影响分子构型。如水分子(H₂O)因氧原子有两对孤对电子,键角从理论109.5°压缩至104.5°。

二、化学意义

  1. 反应活性

    作为电子供体参与配位键(如金属配合物)或亲核反应(如醇与卤代烃的取代反应)。

  2. 物理性质

    氢键形成的关键因素,如水的高沸点源于氧原子孤对电子与邻近氢原子的相互作用。

三、典型实例


参考文献

  1. 周公度《结构化学基础》:原子轨道与分子构型分析
  2. IUPAC《化学术语纲要》:孤对电子定义与成键理论
  3.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亲核反应机理
  4. Pauling《化学键的本质》: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网络扩展解释

孤对电子是化学中描述原子或分子内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对的概念,具体解释如下:

一、定义与基本特性

孤对电子(Lone pair electrons)是指原子最外层中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价电子对。这些电子对保持“孤立”状态,未与其他原子共享,因此称为“孤对”。例如,氨分子(NH₃)中的氮原子通过三个单键与氢原子结合后,仍保留一对未成键的电子,即为孤对电子。

二、形成原因

  1. 未参与成键的价电子:原子在形成分子时,若最外层电子未全部用于成键,剩余的电子对即成为孤对电子。例如氧原子(O)在H₂O中有两对孤对电子。
  2. 自旋配对: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同一轨道中的两个电子需自旋相反,因此孤对电子以成对形式存在。

三、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1. 几何构型:孤对电子占据空间,排斥成键电子,导致分子键角减小。例如,NH₃的键角从理想四面体的109.5°缩小至107°,H₂O则进一步缩小至104.5°。
  2. 极性:孤对电子分布不均会使分子极性增强。NH₃因孤对电子的存在成为极性分子。
  3. 反应活性:孤对电子可作为配体提供电子,形成配位键,如[Cu(NH₃)₄]²⁺中的氮孤对电子与铜离子结合。

四、常见实例

五、总结

孤对电子是理解分子结构、化学键及反应机制的关键概念,尤其在配位化学和分子极性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存在通过VSEPR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预测分子几何形状。

别人正在浏览...

白猨标点庇借膊鱼蝉纱茶色城陴敕备春灯此家聪惠督进顿号飞瞰风警風木歎稿子跟从恭姜化妆品货黩牋麻恝置吉光敬终慎始进贤黜恶系绳酒菜九日隽婉口外滥货乐业埒名流类沦忽赂器録子内水啮折捏事旁讼强阵齐镳弃取软懦上清箓岁旦酒俗监锁屑贪奢铜斗儿家私童子军纨质喂虎割肉魏颗结草先帝遗诏小手工业蟹蝑心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