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号的意思、顿号的详细解释
顿号的解释
[caesura sign;sign of coordination] 标点符号中点号的一种(、),主要用在并列的词或并列的较短的词组中间
详细解释
标点符号的一种,即[、]。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如: 李白 、 杜甫 和 白居易 都是 唐 代著名诗人。亦表示“序次语”之后的停顿。如:地形普通分成五种:一、平原,二、盆地,三、丘陵,四、高原,五、山地。
词语分解
- 顿的解释 顿 (頓) ù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
- 号的解释 号 (號) à 名称:国号。年号。字号。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别号(如“李白,字太白,号号青莲居士”)。 标志:记号。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号。号码。 扬言,宣称:号称(a.名义上是;b.
专业解析
顿号是汉语书面语中常用的标点符号,主要功能是分隔句子内部并列关系的词语或短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顿号属于“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其具体用法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语法功能
在列举同类事物时,顿号用于分隔并列成分。例如:“水果摊上有苹果、香蕉、橘子、葡萄。”《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指出,顿号的使用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并列项之间结构相同,二是并列项在句子中属于同一语法层次。
二、特殊使用规范
- 序次语后使用:在“一、二、三”等汉字序次语后需加顿号,如“会议流程包括:一、签到,二、领导致辞,三、分组讨论”。
- 概数间禁用:相邻数字表约数时不可用顿号,如“三五天”而非“三、五天”(《新华字典》第12版)。
三、易混淆场景辨析
当并列成分包含疑问语气或较长短语时,需改用逗号。例如“她喜欢古典音乐,摇滚乐,还有爵士乐?”(《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此外,法律条文、科技文献中若出现多层级列举,需通过顿号与分号的配合实现逻辑分层。
主要参考资料:
-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
- 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 《新华字典》第12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顿号是中文标点符号的一种,形状为“、”,主要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短暂停顿,其功能和用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基本功能
- 分隔并列成分:表示同一层级、意义相近的词语或短语的并列关系。
- 区分不同层次:在复杂并列结构中,若需区分层级,可用顿号分隔小层级,逗号分隔大层级。
- 例:本次会议需要准备材料(打印稿、电子版)、设备(电脑、投影仪)和人员安排。
2.常见使用场景
- 列举事物:用于并列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 序次语后:如“一、二、三”“首先、其次”。
- 数字或字母序号间:常用于条目式内容。
- 例:请按以下步骤操作:A、登录系统;B、填写表格;C、提交申请。
3.易混淆点辨析
- 与逗号的区别:
- 逗号分隔句子成分(如分句或较长短语),停顿较长;顿号仅分隔词语,停顿更短。
- 例错误:我们买了鱼、肉、和蔬菜。(“和”前无需顿号)
- 例正确:我们买了鱼、肉和蔬菜。
- 与间隔号(·)的区别:
- 间隔号用于外国人或少数民族姓名内部分隔,如“玛丽·居里”;顿号无此功能。
4.特殊规则
- 引号/书名号并列时不用顿号:
- 例正确:“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的三部。
- 概数词不用顿号:
- 例正确:这个村子住了三四百人。(错误:三、四百人)
- 并列谓语/补语用逗号:
- 例正确:他唱歌,跳舞,赢得了掌声。(强调动作连贯)
5.历史与变体
- 顿号源于中国传统句读符号,现代用法由白话文运动规范确立。
- 在竖排文本中,顿号可写作“︑”或保持“、”。
若需进一步了解规范,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别人正在浏览...
八荒白虬才星草体成律赤彪仪同楮君大陆桥运输道馆大众文化帝聪凤骨龙姿佛腊日公元广义相对论海盖酣豢蒿矢红虾燋饭骄将家谱竭节经营擘划髻鸦记言沮气闚涉滥泛陵易临门丽饰隆燿吕端大事不糊涂买价明圣木鱼书蹑脚蹑手偏怜迁隶启罗格兰轻忽侵刻企踵可待蘧然三风太守伸大拇哥神候失遗侍御师十雨五风受身受用熟食节蜀盐讼阋体无完肤下巴颏儿蚬壳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