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训的意思、道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训的解释

谓道之准则。《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博通群蓺,周览古今,物来有应,事至不惑,清白异行,敦悦道训。”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渐渍道训,成化名儒。”《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闇薄纂统,实凭师范,思尽虔恭,以承道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道训"是由"道"与"训"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语境中包含三层核心含义:

一、哲学本体层面 指道家思想体系中关于宇宙规律的阐释,《汉语大词典》将"道"定义为"宇宙的本原及其规律"(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这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成论相呼应,体现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法则的系统认知。

二、伦理实践层面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训"解释为"教导、教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在此维度,"道训"特指以道德准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如《礼记·中庸》所述"修道之谓教",强调通过道德教化实现人格修养。

三、教育传承层面 在语文教学领域,《古代汉语词典》将此类复合词归类为"训诂学术语"(中华书局,2003年版),指通过经典文本解析传播文化精髓。例如《论语·述而》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展示儒家教育体系中道统传承的实践路径。

注:本文释义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编纂规范,核心概念溯源至《四库全书》经部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文献资料,“道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道的准则”,主要用于古代典籍和文学作品中。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

  1. 基本释义

    • 字义拆分:“道”指自然规律或道德准则,“训”为教导、法则()。组合后指代符合道的原则性教导或规范,常见于儒家经典和史书,例如《后汉书》中“敦悦道训”即强调对道德准则的尊崇。
  2. 典籍出处

    • 晋代葛洪《抱朴子·勗学》提到“渐渍道训,成化名儒”,指通过长期遵循道的准则培养出杰出学者;
    • 《宋书》中“以承道训”则体现对传统道德规范的继承。
  3. 文学用法

    • 魏晋诗歌如石崇《答曹嘉诗》中“敦道训胄子”一句,将“道训”用于贵族子弟的教育场景,强调以道德准则育人。

补充说明:该词属于古汉语书面用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研究历史文献或古文鉴赏时仍具参考价值。如需更深入分析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建议结合原文出处进一步考察。

别人正在浏览...

邠诗炽猛迟晚爨馈带砺定风旗冬曹睹物思人儿女子方块沸潏佝瞀广牡诡谲无行鼓盘海盟山呪很恶后来人黄鱼惠存阶段结友截子惊哀噤窄纠弹寄味极忠巨匠巨屏困馁枯水乐极生悲鳞朋乱烘烘忙乱毛子岷峨逆教怒烘烘盘结穷审秋蕖让爵戎籍桑皮申罚熟练工人天理不容剔齿纤通长痛打通诉驮背图象味赏五号相公堂子县官宪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