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鼓之半。謂夜深。 唐 李商隱 《公子》詩:“一盞新羅酒,淩晨恐易銷。歸應衝鼓半,去不待笙調。” 馮浩 箋注:“衝鼓半,謂夜深始歸。”
“鼓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時間概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鼓半”指“五鼓之半”,即五更(古代夜間報時制度)的一半。古代将夜晚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五鼓”對應第五更(淩晨3點至5點),因此“鼓半”可理解為五更過半,約在四更末五更初,對應現代時間的深夜至淩晨交界時段。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出自唐代李商隱《公子》詩:“歸應衝鼓半,去不待笙調。” 馮浩箋注:“衝鼓半,謂夜深始歸。”。詩中用“鼓半”強調宴飲至深夜方歸的場景,體現時間之晚。
3. 相關擴展
4. 現代使用
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已不常用,僅見于詩文解析或曆史文獻研究。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深夜”“淩晨”等現代詞彙替代。
參考詩句示例
宋代範仲淹《句》:“唐世碑猶在,高麗鼓半穿。”(此處“鼓半”可能指鼓的破損狀态,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與時間義項不同)
《鼓半》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音樂演奏中的一種技巧,用左手在鼓面上打出的音節。
《鼓半》的部首是鼓(部首:鼓,筆畫:鼓-5)和半(部首:卩,筆畫:半-2)。
《鼓半》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音樂傳統。在古代的樂派中,演奏樂器鼓時,有一種特殊的技巧是用左手在鼓面上打出獨特的音節,這一技巧被稱為“鼓半”。
在繁體字中,《鼓半》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1. 他的鼓半技巧非常熟練,給音樂增添了很多色彩。
2. 這首曲子需要用鼓半來打出特定的節奏。
鼓面、鼓器、鼓聲、鼓樂、鼓點
鼓法、鼓技、鼓擊
鼓全、鼓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