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面从的意思、面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面从的解释

谓当面顺从。《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后汉书·朱暉传》:“俗吏苟合,阿意面从。”《新唐书·魏徵传》:“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 稷 禼 所以事 尧 舜 也。”《歧路灯》第六三回:“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面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表面上顺从、听从,但内心并不认同或不以为然。它通常带有贬义色彩,强调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行为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面与基本释义:

    • 面: 指表面、当面、脸面。
    • 从: 指顺从、听从、服从。
    • 合义: 当面表示顺从、应承,但并非真心实意。形容人阳奉阴违,只做表面功夫。
  2. 深层含义与用法:

    • 表里不一: 这是“面从”最核心的特征。它描述的是口头答应或行为上看似配合,但内心持有异议、不满或不屑的状态。
    • 缺乏真诚: 这种行为反映了说话者或执行者的不真诚,带有敷衍、应付甚至欺骗的性质。
    • 常与“背违”连用: 成语“面从背违”或“面从后言”更完整地表达了这种两面性,即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 多用于批评: 该词常用于批评上级或权威在场时唯唯诺诺、不敢直言,而背后却议论纷纷或消极抵抗的现象。也用于批评对他人意见或要求敷衍了事的态度。
  3. 古籍出处与权威引用:

    • 《尚书·益稷》: 这是“面从”一词最古老且最权威的出处之一。舜帝告诫禹说:“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意思是:“你不要当面顺从(我),背后又有不同的议论。”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面从”的本质及其危害(表里不一,影响沟通和信任)。此典常被后世引用。其含义可在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数据库中查证,例如:
    • 《论语》精神体现: 虽然《论语》中未直接出现“面从”一词,但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反对无原则的苟同,提倡真诚的、有原则的相处之道,这与反对“面从”的精神是一致的。理解“面从”有助于把握儒家对真诚品格的重视。
    • 后世应用: “面从”作为对一种不良行为的描述,在后世文献中持续被使用,尤其在讨论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或为人处世之道时。例如,《资治通鉴》等史书在评价人物或描述事件时,也常用此词。

“面从”指一种不真诚的行为态度,即表面上顺从、应承,内心却不以为然或持有异议。它强调表里不一、阳奉阴违,常带有贬义,用于批评缺乏真诚和原则的附和。其经典出处是《尚书·益稷》,体现了古代对人际交往中真诚品格的重视。

网络扩展解释

“面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iàn cóng,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表面顺从他人,但内心并不认同,属于表里不一的行为。常与“背言”连用为“面从背言”,强调当面附和、背后非议的两面性态度。

  2. 出处与典故
    源自《尚书·益稷》中舜对臣子的告诫:“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意为君主有过失时,臣子不应当面顺从,背后却议论。唐代魏徵曾引用此典,强调直言进谏的重要性,反对口是心非的“面从”行为。

  3. 使用场景与延伸
    多用于描述人际交往或职场中缺乏主见、盲目附现象,含贬义。例如《后汉书》批评“俗吏苟合,阿意面从”,《歧路灯》也提到“不可面从腹诽”。

  4. 相关成语

    • 面从背言:当面顺从,背后议论(近义词:面从后言)。
    • 面从腹诽:表面服从,内心反对。

总结来看,“面从”不仅体现行为上的被动服从,更暗含思想上的不认同,常用于警示真诚沟通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览...

嗄饭半世采摭城内俦与出何典记啜吒毳帐宕延电掣风驰雕体雕舆叠用低心独出新裁遌顔防把风透附耳低言刚地革面悛心革图易虑河梁之谊虹腰奖惩惊伏谨庸集愆册沮败亏误诔状联名里室糲食楼上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罗致路头菩萨麻雀战蒙古人种泯却被发跣足僻浄虔娃遣闲衽席无辨肉眼凡夫社会贤达水波不兴水陆毕陈堂筵题破山寺后禅院王班翫阅误人香缨限绝籼米霄峙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