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提撕的意思、提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提撕的解释

(1).拉扯;提携。《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汉 郑玄 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撕其耳。”《剪灯馀话·芙蓉屏记》:“逝魄愿提撕,煢嫠赖将引。” ********* 《时》:“冀其翻然思反,复归于进步论者之林,与我们携手提撕,共到进步的大路上去。”

(2).教导;提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吾今所以復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清 魏源 《<曾子章句>序》:“惟为己为人义利际,谆谆提撕而辟咡之,百世下如见其心焉。” 叶圣陶 《线下·校长》:“现在经先生的提撕,我们才恍然觉悟,知道这件事是不该随意玩的。”参见“ 提耳 ”。

(3).振作。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所职事无多,又不自提撕。”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昔贤长笑傲,吾道务提撕。” 杨度 《<游学译编>叙》:“及今日而提撕其精神,操炼其体魄,犹有可以自救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提撕"是汉语中具有复合意象的动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源训诂 该词由"提"与"撕"组合构成,《说文解字》释"提"为"挈也",指悬持动作;"撕"本作"斯",含析解之意。二字合训引申出多重含义。

二、基本义项

  1. 提携教导(本义) 《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中,郑玄笺注"提撕,犹告语也",指耳提面命的教诲方式。此用法多见于经学注疏,如朱熹《诗集传》引此证师道传承。

  2. 拉扯动作(引申义) 《朱子语类》卷十二记载"如人睡著,须是提撕警觉",比喻通过外力促使觉醒。该义项保留在吴方言中,如《海上花列传》第三回"耐提撕仔倪起来"即用此意。

三、语义演变 明清时期衍生出"提醒"的抽象含义,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云"时时提撕警省",强调精神层面的引导。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文学创作与学术论述。

四、现代应用 在训诂学领域仍保持本义,如章太炎《国故论衡》考证古注时多次使用"提撕后学"的表述。文学作品中常见比喻用法,如钱钟书《围城》以"提撕着灵魂"形容思想启迪。

网络扩展解释

“提撕”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拉扯/提携

指物理上的牵引或象征性的扶持帮助。例如《诗经·大雅·抑》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被汉代郑玄注解为“亲提撕其耳”,形容长辈对晚辈的耳提面命。近现代作家李大钊也曾用此词表达“携手提撕,共到进步的大路上去”,体现互助共进之意。


2.教导/提醒

强调通过言语或行动进行引导和警示。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提撕子孙”,即通过家训教导后代。叶圣陶在小说《线下·校长》中描述“经先生的提撕,我们才恍然觉悟”,说明该词可用于表达对他人的启发或提醒。


3.振作

用于形容精神状态的提振或激励。唐代文献中已有此用法,如“提撕”表示从消沉中重新振作。清代魏源在《曾子章句》序言中也提到通过“提撕”来激发志气。


综合说明

“提撕”的三种含义均围绕“引导、助力”的核心概念展开,既有具体动作(如拉扯),也有抽象行为(如教导)。该词在古代经典和近现代文学中均有使用,说明其生命力的延续性。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诗经》《颜氏家训》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按核白絁崩石扁圆辩争鹁角惨濑人赤剥剥摧锋陷坚当日刀片靛花顶拜嫡女洞孔梵王家讽职辅齶更唱叠和管色龟玉毁椟还都鹤健薨谢淮南八公夹和骄大急持节奏惊倒进爵锦套头久湮决牖据依魁陆览瞩藜芘论理罗纹眉眼命世之才弥月牡疝鸟灶婆婆扑认器彩三闹森动沙霾奢奓顺风讼寃钿璎调频收音机温泉闲庭宵明草萧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