捎泊的意思、捎泊的详细解释
捎泊的解释
停靠。 宋 岳珂 《金陀续编·百氏昭忠录·鼎澧逸民叙杨幺事述二》:“ 崔曾 、 吴全 一军人船,止令在 岳州 、 艑山 、 湘江 口及 洞庭湖 口、 牌口 等处捎泊。”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至申时,御舟捎泊 花光亭 。”
词语分解
- 捎的解释 捎 ā 顺便给别人带东西:捎带。捎话。捎信。 掠拂:“风捎鲪滴难开幌”。 芟除:“拔剑捎罗网”。 . . 捎 à 稍微向后倒退(多指骡马等):往后捎。 退:捎色。 . . 笔画数:;
- 泊的解释 泊 ó 停船靠岸:泊船。泊位(航运上指港区能停靠船泊的位置)。停泊。 停留:飘泊。 〔落( 安静:淡泊(亦作“澹泊”)。?)泊〕见“落”。 泊 ō 湖:湖泊。水泊。血泊(一大滩血)。 笔画数:;
专业解析
“捎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现代常用词“停泊”相近,但更具古语色彩,主要用于描述船只临时或短暂地停靠、停驻在岸边或码头的行为。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意思:
-
核心释义:
- 捎:本义有“附带”、“顺便带”或“掠过”之意,引申为船只并非专程、正式地停靠,而是顺路、临时性地靠岸。
- 泊:指船只停靠、停驻在水边。
- 捎泊:因此,“捎泊”指的是船只临时、非长期性地停靠岸边或码头。它强调停靠的短暂性、附带性,区别于长期驻留或作为目的地的停泊。
-
用法与语境:
- 该词在古代文献、特别是涉及航运、水路的描述中较为常见。
- 常用于描述船只因等待、避风、装卸少量货物、上下乘客等非主要航行目的而进行的短暂停留。
- 例如:“商船行至江阴,因风浪稍大,遂捎泊于避风港内。”
-
与现代词汇的对比:
- 停泊:现代常用词,泛指船只停靠码头或岸边,时间长短均可,使用范围更广。
- 捎泊:更侧重于短暂、临时性的停靠,带有一定的古雅色彩,在现代日常口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如仿古写作)中仍可见。
-
同义词与近义词:
- 停靠:最接近的现代常用词。
- 暂泊:同样强调短暂停留。
- 寄泊:指临时寄放、停靠。
- 驻泊:指较长时间的停泊驻扎(与“捎泊”的短暂性有区别)。
“捎泊”意指船只临时性、短暂性地停靠岸边或码头。其核心在于强调停靠行为的附带性和非长期性。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属于带有古语色彩的词汇,多见于历史记载或特定语境。如需表达类似意思,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停靠”或“暂泊”。
网络扩展解释
“捎泊”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āo bó(注音:ㄕㄠ ㄅㄛˊ),其核心含义为停靠,尤其指船只的停泊。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词义:指船只停靠岸边或指定位置,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船舶停泊的场景。
- 英文翻译:可译为 "to dock" 或 "to moor"。
文献用例
- 宋代岳珂《金陀续编》:记载“崔曾、吴全一军人船……于岳州、艑山等处捎泊”,指军队船只停靠在岳州等地。
- 周密《武林旧事·乾淳奉亲》:描述御舟“捎泊花光亭”,即皇家船只在花光亭停泊。
补充说明
- 使用场景: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描述古代船舶的停靠行为,现代使用较少。
- 注意:部分网页(如)提到“传递口信”的释义,但此说法与其他权威来源不符,可能为误释,建议以“停靠”为准。
权威来源
- 汉典、查字典、沪江在线词典等均将“捎泊”明确解释为停靠。
- 低权威网页(如、7)中提及的地名或人物信息,与词义无关,可忽略。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金陀续编》《武林旧事》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摆摊子邦后暴傲薄唇轻言饱飞悲泣鞭蒲並同逼制不段长跂达恉镫王跌四平地牢断首封词分似浮阔寒惫行货黑云母黄门北寺狱回味滹沱吉谶饥饿诘奸进鴆九带距关军机处均齐空薄狂墨款啓连枉蛉川理屈狸头竹南渡能言鸭囓镞麑衣食结师踪手戏死难死中求活耸色天正节替僧推革蜕故孳新屠龙万年青五沙闲磕牙闲慢媟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