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吏退休。 唐 白居易 《履道西门》诗之二:“履道西门独掩扉,官休病退客来稀。”
(2).纠纷经官府了结。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你养了姦夫,合毒药谋杀了员外,更待乾罢,你要官休,还是要私休?”
"官休"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指古代官吏按制度享有的休假。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以下两点:
本义:官吏的法定休假
指古代官员依据朝廷规定享有的定期休假日,通常为每五日或十日一休,称为"休沐"。此制度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汉律》明确记载"吏五日得一下沐",即官员每工作五日可休假一日归家沐浴更衣。这种休假属于官方认可的带薪假期,是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申义:因公职暂停的休息状态
在特定语境中可引申指官员因免职、停职等官方原因导致的强制休息状态。如清代文献《官场现形记》中"闹到官休"即指因官司纠纷导致官职暂停。但此用法较少见,核心仍以法定休假为主流释义。
古籍例证与制度背景
《史记·百万君传》载"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印证汉代休沐制度;《后汉书·刘宠传》"拜宠会稽太守,郡吏休沐"进一步说明休假制度的普遍性。唐代后休假制度更趋完善,形成旬休(十日一休)等规范,成为"官休"一词的实践基础。
现代关联
该词现已罕用,其概念可对应现代公务员带薪年假制度。需注意区别于"致仕"(退休)或"丁忧"(因丧离职),"官休"特指短期周期性休假。
参考资料来源
“官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官吏退休
指官员因年老、疾病等原因正式离职。这一用法在唐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白居易《履道西门》诗之二提到“官休病退客来稀”,描述官员退休后的生活状态。
纠纷经官府裁决
指民间纠纷无法私了时,通过官方途径解决。元代戏曲中常出现“官休”与“私休”对举,例如:
建议在阅读古籍时优先参考前两种释义,并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若需进一步了解元代戏曲中的用法,可查阅《望江亭》《灰阑记》等原文。
暗箭难防鏖扑巴儿板扉襃奬碑碣鬓花猜贰骖御存赐待字闺中德宇雕幰洞观恶籍盈指分裱丰度翩翩棼橑钢种稿殡珪璋特达过压虺皮祸讟降民江棹静笃卷轴装举駮局踀决导絶麟诀语馈遗兰花指雷雹榴火厉鸷龙頟龙蟠虎绕镂脂翦楮马路牙子民智木变石孬包洽熙旗地清悫清瑶日旂溶洞山阜水鷄腾霄徒费唇舌无仪匣儿享聘效益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