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僮。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封 有子 印儿 ,亦年十八,为 彪 虎 馆僮,韶秀慧黠,一家之所钟爱。”
馆僮是汉语历史词汇,指古代在馆舍中从事杂役的少年仆从。该词由“馆”与“僮”组合而成:“馆”本义为接待宾客的房舍,《周礼》记载“五十里有市,市有馆”,后延伸为供人居住或活动的建筑;“僮”原指未成年的奴仆,《说文解字》释为“未冠者也”,特指男性少年侍从。
在古代文献中,馆僮主要承担文书传递、洒扫接待等辅助工作。例如清代《履园丛话》记载“馆僮持帖入报”,描述其传递名帖的职责。该职业多出现于书院、驿站或贵族宅邸,属于古代服务行业中的基础工种。
权威来源参考:
“馆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馆僮”原指在官府、寺庙或豪门中负责打理事务的仆人,后引申为“被人使唤、任人摆布的人”或“为他人奔走效劳的人”。部分文献中特指“书僮”,即古代陪伴读书或处理文墨事务的未成年仆人。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需注意语境中的褒贬倾向,避免歧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夜谭随录》或权威词典释义。
案晷榜笞布帛菽粟彩蟾锄艾戳活儿大油灯芯點火点指斗色对称与非对称杜觯幡节樊梨花飞燕游龙奉天大鼓附意公正廉洁功宗裹从过社鹤岑家长里短揭盖津隘赆赠久旱逢甘雨拘维剌堰两瞽相扶荔枝蜜龙頟侯骈叠敲山振虎曲袷审礼摄问十目所视拾青紫事状税粮水墨署牋俗虑台扇谈噱桃李门墙踏跷通德门外销亡人文系遐阐掀揭衔绁小农宵晕遐骛斜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