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僮。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董如彪》:“ 封 有子 印兒 ,亦年十八,為 彪 虎 館僮,韶秀慧黠,一家之所鐘愛。”
“館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館僮”原指在官府、寺廟或豪門中負責打理事務的仆人,後引申為“被人使喚、任人擺布的人”或“為他人奔走效勞的人”。部分文獻中特指“書僮”,即古代陪伴讀書或處理文墨事務的未成年仆人。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語境中的褒貶傾向,避免歧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夜譚隨錄》或權威詞典釋義。
《館僮》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古代宮廷或大戶人家中負責打理館舍、照管藏書等事務的仆人。
《館僮》的部首是香部,它由四個筆畫組成。
《館僮》一詞最早可追溯到明代的文獻中,它是根據當時社會上存在的職業設定而來。在古代宮廷或大戶人家中,通常設有館舍來收藏書籍,而館舍的打理和照管工作則由專門的仆人負責。這些仆人就被稱為“館僮”。
《館僮》的繁體寫法為「館僮」。
在古代,館僮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通常寫作「館童」,其中「館」指館舍,「童」指仆人,兩個字合起來表示專門負責照管館舍的仆人。
1. 他是故宮中的一名館僮,每天都要整理館舍和書籍。
2. 這位館僮已經在這個大家族中工作了十年,是非常得力的一名仆人。
館長、館舍、僮仆。
館丁、童僕。
主人、雇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