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帛菽粟的意思、布帛菽粟的详细解释
布帛菽粟的解释
[daily necessities as food and clothing] 菽:豆类总称。粟:谷子。比喻虽然平常但是日常不可缺少的事物
子弟的教育犹如布帛菽粟,知德者尤尊崇之。——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词语分解
- 布帛的解释 棉纺品和丝、麻织品的总称详细解释古代一般以麻、葛之织品为布,丝织品为帛,因以“布帛”统称供裁制衣着用品的材料。《礼记·礼运》:“昔者衣羽皮,后圣治其麻丝以为布帛。”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
- 菽粟的解释 泛指粮食布帛菽粟详细解释豆和小米。泛指粮食。《墨子·尚贤中》:“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夫为政而使菽粟如水火,民安有不仁者乎?” 宋 樊仁远 《浮云居士曾公行状》
网络扩展解释
“布帛菽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bó shū sù,具体解释如下:
1.字面含义
- 布帛:指布料与丝织品(布为麻葛类织物,帛为丝织品总称);
- 菽粟:菽为豆类,粟为谷子(小米),泛指粮食。
合起来指代衣物和食物,是古代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
2.比喻意义
比喻看似平常却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提到“子弟的教育犹如布帛菽粟”,强调其重要性不因平常而降低;毛泽东也曾用此词形容“如同布帛菽粟一样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
3.出处与背景
最早出自汉代晁错《论贵粟疏》:“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强调农业生产需长期积累,不可速成。宋代《宋史·程颐传》再次引用,深化其比喻意义。
4.近义词与用法
- 近义词:衣食住行、柴米油盐();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多作主语或宾语()。
5.应用场景
多用于强调基础事物的重要性,例如:
- 教育、文化等精神需求被比作“布帛菽粟”();
- 现代语境中可形容互联网、法律等社会必需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晁错《论贵粟疏》原文或相关历史典籍(来源:、3、4)。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布帛菽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财富丰裕、物产丰富的繁荣景象。
该成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为:布(巾)+ 帛(巾)+ 菽(艸)+ 粟(米),共计11画。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前汉书·枚乘传》中,用来形容国家繁荣富裕,物产丰富兴旺的景象,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财富丰厚。
该成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目前没有找到有关《布帛菽粟》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以下是该成语的例句:
1. 这个地方经济发展迅速,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都是布帛菽粟。
2. 他家产业兴旺,家财万贯,可以说是布帛菽粟。
相关的组词可以有:布衣食粒、帛金贵玉、菽水承舟等。
与《布帛菽粟》意思相似的近义词可以有:物资丰盈、富饶昌盛等。
暂时没有发现与《布帛菽粟》相反意义的反义词。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若还有其他疑问,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