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汝窑的意思、汝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汝窑的解释

北宋 著名的瓷窑之一。窑址在今 河南省 临汝县 境内,古代属 汝州 ,故名。 元祐 初年曾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瓷器,与官窑、钧窑、哥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所产瓷器,胎骨深灰色,釉色近于雨过天青或淡白,釉汁莹厚滋润,或有棕眼隐纹像蟹爪。亦指汝窑所产瓷器。《说郛》卷十八引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窑器》:“本朝以 定州 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 汝州 造青窰器,故 河北 、 唐 、 邓 、 耀州 悉有之,汝窰为魁。”《红楼梦》第四十回:“那一边设着斗大的汝窰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砚旁放着一个 北宋 汝窑秘色笔洗,一个 永乐 年制的剔红嵌玉笔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汝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首,特指北宋时期(约960年—1127年)在河南汝州地区(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及宝丰县一带)烧造的宫廷御用青瓷窑场及其产品。其核心特征与详细释义如下:


一、 定义与核心特征

  1. 天青釉色:汝窑瓷器最显著的标志是其“雨过天青云破处”般的淡天青色釉。釉色青中泛蓝,蓝中蕴绿,纯净莹润,釉面通常呈亚光质感。这种呈色源于釉料中的铁元素在还原气氛下烧成,以及玛瑙入釉的独特工艺(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汝窑瓷器”专题)。
  2. 香灰胎体:胎土细腻坚致,胎色呈深浅不一的灰白色,俗称“香灰胎”。胎体通常较薄,叩之声如击磬(来源:冯先铭《中国陶瓷史》)。
  3. 蟹爪纹开片:釉面普遍带有自然开片,纹理细密如蝉翼或蟹爪状,被视为天然装饰。开片是胎釉膨胀系数差异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来源:上海博物馆《汝窑的新发现》)。
  4. 裹足支烧: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法”,即器底施满釉,用细小支钉(多为3或5个)支撑入窑烧造,故底部留有芝麻粒大小的支钉痕(来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发掘报告》)。

二、 历史地位与工艺成就


三、 文化影响与鉴定要点


参考文献

  1. 故宫博物院官网:汝窑瓷器研究专题
  2. 冯先铭. 《中国陶瓷史》. 文物出版社
  3.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发掘报告》
  4.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古陶瓷科技研究论文
  5. 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宋汝窑特展》展览图录

网络扩展解释

汝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首,因窑址位于北宋时期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其烧制的汝瓷以天青釉色和精湛工艺闻名,是古代宫廷御用瓷器的代表之一。

核心特征与历史背景

  1. 历史地位
    汝窑兴起于北宋晚期(约1086-1125年),专为宫廷烧制瓷器,宋徽宗对其天青釉色尤为推崇。靖康之变后,窑址荒废,技艺失传,存世瓷器不足百件,多藏于故宫博物院等机构。

  2. 釉色与工艺

    • 天青釉色:以玛瑙入釉,呈现“雨过天青”的淡雅色调,釉质莹润如凝脂,开片细密如蝉翼或蟹爪纹。
    • 满釉支烧:采用细小支钉支撑器皿,烧成后底部仅留芝麻状痕迹,实现通体施釉的完美效果。
  3. 造型与美学
    器型简约古朴,常见盘、碗、瓶、洗等,线条流畅含蓄,体现宋代文人“极简”审美。开片纹理被赋予“天人合一”的哲学意蕴,化缺陷为独特装饰。

存世与价值

现存汝窑瓷器全球不足百件,2017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2.94亿港元成交,刷新纪录。其稀有性和艺术性使其被誉为“瓷中魁首”,代表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巅峰。

别人正在浏览...

爱窝窝半懂不懂被练表皮不蔓不枝尘役川土到加调书袋顶马恩泽法兰忿怨肤琐诰封公审沽名要誉过君表海澳河门花鼓棒湖池剪夷阶閤街头诗景附拘翦开口见心孔老苦艼廓充驴脸面质疟寒旁指曲谕贫年千古不磨倾殒跫然秋举器小易盈萨那罕沙徼上月沈楞身外身摄讋诗癫祀祷太华挺崿望山跑死马王余慰情聊胜无维生文履下插定献主下逐客令谐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