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灌坛的意思、灌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灌坛的解释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 太公 为 灌坛 令, 武王 梦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於西海神童。今 灌坛 令当道,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雨,而 太公 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雨过,是毁君德。’ 武王 明日召 太公 ,三日三夜,果有疾风暴雨从 太公 邑外过。”原为地名。后用以代指有德行的地方官吏。 南朝 梁 庾肩吾 《从驾喜雨》诗:“赦詔还京兆,归神出 灌坛 。” 唐 杜甫 《题郪原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诗:“云散 灌坛 雨,春青 彭泽 田。” 唐 高适 《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诗:“ 灌坛 有遗风, 单父 多鸣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灌坛是汉语词汇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地理专名 据《山东通志》记载,灌坛为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此名称最早见于《列异传》,相传周代姜太公吕望曾在此地任"灌坛令",负责管理祭祀与水利事务,后世遂以官职名代指该区域。《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指出,该地名反映了先秦时期"社稷之祀必设坛壝"的礼制传统,灌坛作为特定祭祀场所的专称得以流传。

二、道教仪轨术语 《道教大辞典》载明,在斋醮科仪中,"灌坛"指法坛设立时的重要环节,包含三重程序:1. 以净水遍洒坛场四周,象征涤除秽气;2. 安置五方真文镇坛;3. 悬挂符箓完成结界。此仪式体现了道教"以水济度"的宇宙观,通过物质空间的神圣化构建通神场域。

三、文学意象衍生 唐宋诗词中"灌坛风雨"的典故,源自《搜神记》所载姜太公镇守灌坛时德政感应天道,使境内风雨调故事。李白《大猎赋》"岐阳毁魄,灌坛怵精"即化用此典,赋予该词气象调和、德政惠民的文化意象。这种文学转喻使其超越地理概念,成为政治清明的象征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灌坛”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其解释需结合历史典故和不同语境:

一、核心含义(源于历史典故)

“灌坛”最初是地名,出自《博物志》记载:姜太公(吕尚)曾担任灌坛令,因德行高尚感动东海神女,使其为避免毁其德政而绕道,未引发暴风雨。此后,“灌坛”被用来代指有德行的地方官吏。

二、字词分解

  1. 灌:本义为浇灌、倾倒,引申为“注入”(如灌水、灌输)。
  2. 坛:指土筑高台(如祭坛)或口小腹大的陶器(如酒坛),也象征特定领域(如文坛、体坛)。

三、其他延伸用法

部分资料(如)提到“灌坛”被引申为形容文学、艺术领域出类拔萃者,但这种用法权威性较低,可能属于现代非主流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暗面八拜之交白袷蓝衫卑躬屈膝禀承长沮澄鉴宸州车肆垂露书当地淡洁到不得大体上飞弹飞盖風虎佛阁高鲁龟符晷仪故态复萌寒日浑古酱瓿醮坟交戒交阵紧巴忌畏急獐拘猪开譬连遱楼橹麦麸南货蹑尘宁觐凝锦努眼潜溜硗硗起牌塞角丧失书尺说不响束脩羊碎缺贪陵腾颊天鹿天廷退畊王官伯温疋乡亲里道闲集撷子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