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脡祭的意思、脡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脡祭的解释

古称供祭祀用的鲜鱼。《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槀鱼曰商祭,鲜鱼曰脡祭。” 孔颖达 疏:“脡,直也。祭有鲜鱼,必须鲜者,煑熟则脡直。若馁,则败碎不直。”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凡祭号,牲物异於人者,所以尊鬼神也;脯曰尹祭,槀鱼曰商祭,鲜鱼曰脡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脡祭”是中国古代祭祀礼仪中的专有名词,指用于宗庙祭祀的新鲜鱼类祭品。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 字义与词源

    • “脡”本义为条状干肉(如《公羊传》记载“脯四脡”),但在祭祀语境中特指鲜鱼。《礼记·曲礼下》明确记载:“鲜鱼曰脡祭”,孔颖达疏补充:“煑熟则脡直,若馁则败碎不直”,强调祭品需新鲜、煮熟后形态挺直,体现对神灵的敬意。
  2. 祭祀礼仪中的用途

    • 脡祭属于宗庙祭祀的规范之一,与“槀鱼(干鱼)曰商祭”形成对比。汉代蔡邕《独断》进一步将脡祭归为“牲物异於人者”,凸显其神圣性。
  3. 文化内涵

    • 鲜鱼作为祭品的选择,既与古代物产相关,也蕴含象征意义:鱼类的鲜活与挺直形态,被赋予洁净、虔诚的寓意,符合祭祀仪式对“敬”与“诚”的核心要求。

脡祭是古代礼制中对祭品形态与品质严格要求的缩影,通过鲜鱼这一载体,既体现物质供奉,又传递精神层面的庄重与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二

《脡祭》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脡祭》(pinyin:tǒng jì)是一个汉语词汇,它的意思是指通过祭祀仪式来祭扫先祖墓地或纪念神灵。

拆分部首和笔画

《脡祭》这个词的部首是“⺼”(月部),它的笔画数为11个。

来源

《脡祭》一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其中,“脡”字来源于古代记载,具体来自《左传·昭公十四年》,表示通过祭祀来祭扫先祖墓地。而“祭”字则来源于《周礼·春官·司㻩·府祥》中的祭祀仪式,用于纪念神灵或祖先。

繁体

在繁体字中,脡祭可以写作「痛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脡祭可以写作「恸祭」。

例句

每年清明节,人们会进行脡祭仪式,悼念已故的亲人。

组词

祭扫、祭拜、祭祖、祭奠

近义词

祭拜、祭祀、祭奠

反义词

祈祷、祈求、祷告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