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乡刑的意思、乡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乡刑的解释

乡里的刑罚。《周礼》五刑之一。《周礼·秋官·大司寇》:“﹝大司寇﹞以五刑纠万民……三曰乡刑,上德纠孝。” 孙诒让 正义:“乡即六乡,谓乡里之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乡刑是中国古代地方社会管理中的特殊刑罚制度,主要指在乡里范围内实施的教化性惩戒措施。该概念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以乡八刑纠万民”,其中明确将“不孝、不睦、不姻、不弟、不任、不恤、造言、乱民”八种行为列为乡刑惩治对象。

从语义结构分析,“乡”指代基层行政单位,“刑”在此语境中并非现代意义的肉刑,而是取《说文解字》“刑,正也”之本义,强调通过规范引导实现社会治理。东汉郑玄在《周礼注》中释为:“刑亦法则,所以纠察德行”,表明其核心功能在于维系乡土伦理秩序。

唐代贾公彦《周礼疏》进一步阐释:“乡刑异于五刑,不设斧钺之威,但以礼法化民”。实施过程中主要包含三种形式:一是在乡校公示劣迹,二是剥夺参与乡饮酒礼资格,三是责令服劳役代罚。这些措施体现了《尚书·大传》所载“刑措于教化之后”的治理理念。

该制度在宋明时期发展为乡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吕氏乡约》明确规定“犯约之过,书于籍以警众”。这种将道德约束与轻微惩戒相结合的模式,对维护传统社会的“无讼”理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乡刑是中国古代乡村社会中的一种刑罚制度,具体解释如下:

一、定义与出处

乡刑指乡里实施的刑罚,属于《周礼》记载的“五刑”之一。《周礼·秋官·大司寇》明确记载:“三曰乡刑,上德纠孝”,强调通过刑罚维护道德规范,尤其注重孝道的约束。

二、具体形式与功能

  1. 刑罚类型:包括鞭打、罚款、剃发等,主要针对轻微犯罪。
  2. 执行主体:由乡村自治组织或地方官员负责实施。
  3. 社会作用:既惩罚犯罪行为,也通过公开惩戒达到警示效果,维护基层秩序。

三、历史背景

乡刑起源于周代“六乡”行政区划制度,体现了古代“礼法结合”的特点。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注解:“乡即六乡,谓乡里之刑”,说明其与地方治理体系紧密关联。

四、应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乡村法律体系,现代语境中也可借喻某些地区严苛的地方性惩罚措施。

如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文献,可参考《周礼》相关章节及孙诒让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暗中盘算匕鬯不惊敝帚布帆步态残露创痍炊雕道德认识大献点石为金焚轶拱肩缩背号诉赫晔何足道哉后坤猾褢磆碌缓师浣衣菲食狐假鸱张虎蛟金刚努目进贤冠机制蠲逋铿然诳谩濂溪滦都马生角明朝凭隆癖性扑落青皮情文并茂卿佐亲交丘轲屈礼宂长柔鱼鋭笔诗境饰配实叟时形松筱通水讬怀徒卒皖公山威行温深卧牀呜呼哀哉吴蒙无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