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绳的意思、贯绳的详细解释
贯绳的解释
穿钱绳。 元 虞集 《河图仙坛之碑》:“直如贯绳,上升梁间。” 清 周煌 《琉球国志略·赋役》:“或三十为一贯,或五十,或一百以至一千,皆自成贯,以草绳穿定,绳头紧札,以纸封固,用黑硃小印鈐记之,或贯绳散断,印文擦损,则不堪用。”
词语分解
- 贯的解释 贯 (貫) à 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贯。 穿,通,连:贯穿。贯串。贯通(a.连接,沟通;b.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贯。贯注。贯彻。贯珠(
- 绳的解释 绳 (繩) é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绳子。绳索。缆绳。绳梯。绳操。绳伎(.杂技中的走绳;.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绳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网络扩展解释
“贯绳”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1.字面含义(常见用法)
- 拼音:guàn shéng
- 释义:指古代穿铜钱的绳索。例如,将方孔钱串连成贯的绳子,通常以一定数量(如一千文)为一贯。
- 文献示例:
- 元代虞集《河图仙坛之碑》中描述“直如贯绳,上升梁间”。
- 清代周煌提到琉球国货币用草绳穿钱,并封存标记的用法。
2.引申含义(较少见)
-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比喻在家庭或社会关系中起纽带作用。但此用法缺乏权威文献佐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传。
补充说明
- 权威性差异:字面含义(穿钱绳)在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而引申的成语用法可信度较低。
- 相关词汇:与“贯绳”相关的成语如“腰缠万贯”“鱼贯而入”等,均与“贯”的“串联”本义相关。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优先参考历史文献中的字面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贯绳的意思
《贯绳》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将绳索穿过一个个洞眼,形容善于安排次序,独具慧眼。
拆分部首和笔画
《贯绳》这个词的部首是绳,它由两个笔画组成。
来源
《贯绳》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晋书·班彪传》,是出自《论语·乡党》:“贯绳括目,对曰:‘吾闻之:君子周旋乎义,小人突至乎利。’”意思是善于深思熟虑,明辨是非。
繁体
《贯绳》的繁体字是「貫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贯绳」这个词的写法略有不同,是「貫繩」。
例句
他真是贯绳之才,总能把团队带到正确的方向。
组词
贯穿、绳索、连贯、系绳。
近义词
眼光如炬、英明果断。
反义词
盲目、胆大妄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