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南烛草液汁浸米煮成之饭,其色青碧,故称。亦指以杨桐叶、乌桕叶等液汁染黑的饭。道家谓久服可强身延年。释家亦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又名青精饭。 唐 陆龟蒙 《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寄袭美》诗:“乌饭新炊芼臛香,道家斋日以为常。”
“乌饭”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食物,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以下从定义、原料与制作、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乌饭又称青精饭或黑饭,是用植物汁液将糯米染成紫黑色后蒸制而成的米饭。其名称源于成品色泽乌黑发亮的特点。据记载,乌饭最早可追溯至唐代,道家认为长期食用可强身延年,释家则于农历四月初八制作供佛。
如今,乌饭不仅是传统节令食品,更成为非遗文化的载体。例如浙江庆元通过“青予”品牌推广,强调传统工艺与自然馈赠的结合。
如需了解具体制作步骤或更多文化故事,可参考、9、10等来源。
《乌饭》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黑色的饭食。通常指的是因为接触空气时间过长或煮饭过火而变黑的米饭。
《乌饭》由“乌”和“食”两个部首组成。
部首“乌”是黑色的意思,也是表示鸟类的一个象形部首。
部首“食”表示与吃饭或食物有关的意思。
整个词语《乌饭》共有10个笔画。
“乌饭”一词最早出现在《齐谐记》一书中,是中国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谢灵运所著的笔记。在这本书中,谢灵运用“乌食”来形容煮糊了的饭,引申出了现代的“乌饭”这个词汇。
繁体字的写法是「烏飯」。
在古代,乌饭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意思依然相同。
1. 今天糊了一锅乌饭,没时间重新煮了。
2. 吃久了白米饭,偶尔尝尝乌饭也不错。
1. 乌黑:形容黑色。
2. 黑米饭:由黑米煮成的饭食。
3. 乌烟瘴气:形容环境污浊、秩序混乱。
1. 黑饭
2. 烧焦的饭
3. 煮糊的饭
1. 白饭
2. 好吃的饭
3. 煮熟的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