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职的品第等级。 三国 魏 开始将官职分为九品; 北魏 以后,品又分正、从。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 源 官品应黄纸,臣輒奉白简以闻。”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单于都护府》:“ 唐高宗 麟德 元年正月,改交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府,官品同大都督府。”《三国演义》第十回:“ 李 ( 李傕 )、 郭 ( 郭汜 )、 张 ( 张济 )、 樊 ( 樊稠 )四人各自写职衔献上,勒要如此官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太守》:“太守问功名胡底?女推之曰:‘八字入格,自是二品贵人,所可惜者,官品高而人品低,人爵进而天爵退耳。’”
(2).指生物。 严复 译《天演论·能实》按语:“而晚近生学家,谓有生者如人禽虫鱼草木之属,为有官之物,是名官品。而金石水土无官曰非官品。” 鲁迅 《坟·人之历史》:“盖古之哲士宗徒,无不目人为灵长,超迈群生,故纵疑官品起原,亦彷徨於神话之歧途,詮释率神閟而不可思议。”
“官品”一词在中国古代官制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官品指官员的职位等级体系,从三国时期曹魏开始将官职分为“九品”,作为划分官僚阶级的标准。北魏以后,每个品级又细分为“正”和“从”两类(如正一品、从一品),进一步细化等级。
历史演变
其他含义
在生物学领域,“官品”曾用于指代有生命的有机体(如动植物),与非生命的“非官品”(如金石水土)相对。这一用法源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按语,但现代已较少使用。
社会意义
官品不仅代表职位高低,还象征社会地位和权力。例如《三国演义》中李傕等人争夺官品,反映了官僚体系对个人身份的影响。
示例用法:
“官品源于人品,政绩来自政德。”(现代引用,强调官员品德的关联性)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案例或制度变迁,可参考《近事会元》《天演论》等文献来源。
官品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官员的品级或职位等级。
它的拆分部首是宀和品,宀表示房屋,品表示货物等级。宀部在汉字旁注中表示与房屋、住宅有关的意思。
官品由两个笔画组成,分别是宀的3画和品的8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府体制。官品通过职位的等级来区分官员的地位和权力。在古代,官员的地位很重要,官品是衡量官员权力和身份的重要指标。
在繁体字中,官品保留了同样的形状和意思。
古代汉字写法中的官品与现代有所不同。它的古代写法为「官氵彡品」。其中,氵是水的意思,彡表示穗子的形状,它们的加入让该字包含着水和抽穗的意象。
以下是一些关于官品的例句:
1. 这位官员由于优秀的工作表现,官品得到了很好的晋升。
2. 官品高的官员享有更多的权力和特权。
官品的一些相关词语包括:
1. 官衔:指官员的头衔。
2. 官职:指官员的职务。
3. 官阶:指官员的阶级或级别。
官品的反义词通常没有一个特定的字词来描述,可以使用一些表示低级或普通的词语作为对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