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品的意思、官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品的解释

(1).官职的品第等级。 三国 魏 开始将官职分为九品; 北魏 以后,品又分正、从。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 源 官品应黄纸,臣輒奉白简以闻。”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单于都护府》:“ 唐高宗 麟德 元年正月,改交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府,官品同大都督府。”《三国演义》第十回:“ 李 ( 李傕 )、 郭 ( 郭汜 )、 张 ( 张济 )、 樊 ( 樊稠 )四人各自写职衔献上,勒要如此官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太守》:“太守问功名胡底?女推之曰:‘八字入格,自是二品贵人,所可惜者,官品高而人品低,人爵进而天爵退耳。’”

(2).指生物。 严复 译《天演论·能实》按语:“而晚近生学家,谓有生者如人禽虫鱼草木之属,为有官之物,是名官品。而金石水土无官曰非官品。” 鲁迅 《坟·人之历史》:“盖古之哲士宗徒,无不目人为灵长,超迈群生,故纵疑官品起原,亦彷徨於神话之歧途,詮释率神閟而不可思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品”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解释需从历史制度与道德评价两个维度展开。

  1. 古代官员等级制度

    “官品”指中国古代官员的等级划分体系,始见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后发展为隋唐至明清的“九品十八级”制度。官员根据品级享受不同待遇,例如俸禄、服饰、仪仗等均有严格规定。《晋书·职官志》记载“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为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官员的等级”。

  2. 官员的品行标准

    “官品”亦包含对官吏道德品质的要求。儒家经典强调“为官以德”,如《论语·子路》提到“其身正,不令而行”,《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提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历代选拔官员时,“清廉”“公正”“忠勤”等品质均被纳入考核标准。

  3. 词源与语义演变

    “官”字本义为官府,“品”原指事物的类别,后引申为等级与品评。汉代《说文解字》释“品”为“众庶也”,至《玉篇》发展为“品格也”。两字组合后,“官品”一词在南北朝文献中已高频出现,既指制度层级,也含道德评判,体现古代“职级”与“德行”并重的官僚文化。

网络扩展解释

“官品”一词在中国古代官制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官品指官员的职位等级体系,从三国时期曹魏开始将官职分为“九品”,作为划分官僚阶级的标准。北魏以后,每个品级又细分为“正”和“从”两类(如正一品、从一品),进一步细化等级。

  2. 历史演变

    • 起源:三国魏创立九品中正制,按才能和家世评定官员等级,共分九品。
    • 完善:北魏将每品分为正、从两级,形成“九品十八级”体系,成为隋唐至明清官制的基础。
    • 实例:南朝梁沈约的《奏弹王源》提到“官品应黄纸”,唐代单于都护府官品等同大都督府,均体现不同时期的官品应用。
  3. 其他含义
    在生物学领域,“官品”曾用于指代有生命的有机体(如动植物),与非生命的“非官品”(如金石水土)相对。这一用法源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按语,但现代已较少使用。

  4. 社会意义
    官品不仅代表职位高低,还象征社会地位和权力。例如《三国演义》中李傕等人争夺官品,反映了官僚体系对个人身份的影响。

示例用法:
“官品源于人品,政绩来自政德。”(现代引用,强调官员品德的关联性)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案例或制度变迁,可参考《近事会元》《天演论》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通帽杯酒释兵权閟严才节谗谀成句称乐蹙变大鹿大陆边缘担认刀几钓骆驼斗宿多哇丰嘏歌风台共吺和南和胜华耀胡虏锦被堆困畏乐簴连任蛉蜻零烟砻炼论战门庭麪团目光炯炯偶影前锋铅田潜蛰欺诞齐鼓勤娘子缺月屈奇渠伊钱乳婢纱縠尚齿沈魂诗券水枯石烂数目四灵诵言琐窗天陷天菑通纽萧梢孝友衺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