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整个句子。 宋 陆游 《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前人的现成文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事,迭用人名,直书成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就是掉文,也不过古人的成句,恰好凑到我这句説话上来,不觉冲口而出的,借来用用罢了。”
“成句”是汉语语法中的重要概念,指具备完整语义和独立表达功能的语言单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定义,成句需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包含主语和谓语的基本结构;第二,能独立传递信息;第三,符合汉语语法规范。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其内涵可细分为以下层面:
语法结构完整性
成句必须以主谓结构为核心,如“他读书”包含主语“他”和谓语“读书”。若缺少核心成分则不成句,例如“在公园”仅为介词短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指出,虚词使用需符合句法规则,如“了”“吗”等助词需依附于完整结构。
语义自足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强调,成句需表达完整命题意义,例如“下雨了”可独立陈述天气状况,而“突然下雨”因缺乏时态标记无法单独成句。这种特性使其区别于短语或词组。
语用功能性
《汉语语用学纲要》提出,成句在特定语境中需实现交际意图,包括陈述、疑问、祈使等语气类型。如疑问句“你去吗?”在对话中具备独立交际价值,符合成句标准。
典型示例如“桃花开了”包含主谓结构(桃花/开),附加时态助词“了”构成完整时态表达,既符合语法规则,又能传递季节变化信息。此案例印证了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提出的“形式与意义统一”原则。
“成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理解:
完整的句子
指语言表达中具备完整语法结构和独立意义的句子。例如宋代陆游在《何君墓表》中强调“不以字害其成句”,即写作时不能因单个字的使用破坏整个句子的完整性。
前人的现成文句
指被广泛引用的经典语句或固定表达。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直书成句”,即直接引用古人的现成句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也举例说明,引用的成句需与语境自然契合。
白茎壁障惩警崇日寸兵尺铁麤色大水冲了龙王庙登徒子顶撞断科翻本返本还源坊佐法数飞流分龙节分外妖娆黻裳告猎槁质格调归云寒耕热耘荒速昏愦活宝贱斥急就章峻阀箟簬桾櫏拘押晾台列表列岛礼交柳家新样懰慄緑豆青密率破琴起止全场劝借入觐丧宰散绝上封沈怨诗秩矢志不摇耍猴淑均松栋誊录铜管乐队土肉乡谱夏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