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署;官设机构。 宋 王禹偁 《送朱九龄》诗:“ 鄱阳 古名郡,赤金流山谷。每岁鼓钱刀,从来设官局。”
(2).指官府中的公事。《宋史·李继和传》:“且守边之臣,内忧家属之窘匱,外忧姦邪之憎毁。忧家则思为不廉,忧身则思为退迹,思不廉则官局不治,思退迹则庶事无心。” 宋 梅尧臣 《刘八饮将散分得非休沐不得会》诗:“君非休沐时,兹会岂能得!我无官局縈,幸尔预欢适。”
“官局”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官署或官方机构
指政府设立的行政机构或部门,负责政策制定、法规执行及公共事务管理。例如宋代王禹偁诗中提到的“从来设官局”,即指地方官府设立的行政机构()。
官府中的公事
泛指与官府职责相关的公务活动,如《宋史·李继和传》中“官局不治”即指官员因私心影响公务处理()。
历史用例
宋代文献中常见该词,如王禹偁《送朱九龄》描述鄱阳郡通过设立官局管理矿产,体现其作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梅尧臣的诗句则用“官局萦”表达公务缠身的状态()。
职能与意义
官局不仅是权力执行单位,还承担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等职责()。其存在强化了古代官僚体系的结构化运作。
“官局”既可指代实体行政机构,也可抽象为公务范畴,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史》或宋代诗文等古籍()。
《官局》是一个汉字词,指的是官方机构、政府机关。
《官局》的部首是宀(宝盖头),字的笔画数为11画,属于较复杂的字。
《官局》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汉字文化,属于现代汉语词汇。传承至今,繁体字仍然使用官具(官)矛(局)来表示。
在古代,官局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官字在古代常常使用朝廷的象征-外侧两根旗杆加上一个国旗上的衣物,并在上方加上一个天字,表示官方的意思;局字则是由一只手持矛的人加上单人房屋的结构来表示。
1. 他被调到市政府的官局工作,成为一名公务员。
2. 学好法律知识是成为一名官局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之一。
官监、官厅、官署、局部、局限。
政府、官方、行政机构。
民间组织、私人机构。
薄溼溼豹舄熛焰别论搏杀不差草偃谄谀取容赤炜冲扫触发器打草带和打消抖风肺腧鸿隙陂猾棍黄苍苍黄皮刮廋回二兼合稷下学士絶粮决事比狂呼老太公敛谐料峭理产赁居流萍流生龙去鼎湖露门轮头螺蜔拍竿蟠螭纹千里莼羹前事嬛薄鹊鉴三霜扫夷赏客上请山河思蒓鲈四睨送煖偎寒诉理所所存退鬼完璞诬乱汙闻物心相呴相济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