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千里莼羹的意思、千里莼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千里莼羹的解释

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 诣 王武子 , 武子 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 陆 曰:‘卿 江东 何以敌此?’ 陆 曰:‘有 千里 蓴羹,但未下盐豉耳!’” 千里 ,湖名,在 江苏 溧阳县 。蓴羹,用蓴菜煮的汤。原为具有 吴 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 千里蒓羹 ”。 金 王渥 《驿口桥看白莲》诗:“百年蓬鬢关心切, 千里 蒓羹与愿违。”亦省作“ 千里蓴 ”。 唐 杜甫 《赠别贺兰铦》诗:“我恋 岷山 芋,君思 千里 蓴。”参阅《晋书·陆机传》、 宋 曾三异 《因话录·莼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千里莼羹"是一个富有文化意蕴的成语,其核心含义及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典故来源

该成语源自西晋张翰(字季鹰)的典故。据《世说新语·识鉴》和《晋书·张翰传》记载:

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思念起吴中(家乡)的菰菜(茭白)、莼羹、鲈鱼脍,感叹道:“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于是毅然辞官归乡。后人便用“莼鲈之思”、“千里莼羹”等表达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志。

三、文学与文化意义

  1. 乡愁的经典意象:在中国文学中,“千里莼羹”已成为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典型符号,常与“秋风”、“鲈鱼”等意象并用。
  2. 淡泊名利的象征:张翰因思念家乡风味而弃官的行为,被视为不慕荣利、追求自由适意生活的典范,使“千里莼羹”带上了超脱世俗、向往田园生活的文化内涵。
  3. 江南风物的代表:莼菜是江南水乡特产,羹汤滑嫩鲜美,“千里莼羹”因而也成为江南独特风物与饮食文化的诗意代表。

四、用法与示例

五、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千里莼羹”的词条释义明确记载了张翰的典故及其引申义(思乡、归隐)。
  2. 《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收录该成语,详述其出处、故事及文化内涵。
  3. 《世说新语·识鉴》(南朝宋·刘义庆):原始典故出处。可参考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权威校注本。
  4.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张翰传》(唐·房玄龄等):正史记载,印证典故。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
  5. 历代诗词引用: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等,体现了其在文学中的传承。

“千里莼羹”远不止是一道菜肴的名称,它是承载着浓厚乡愁、象征高洁品格、代表江南文化的经典文学意象。其生命力源于西晋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历经千年,已成为中华文化中表达思乡归隐之情的精炼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千里莼羹”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基本释义

指千里湖(一说为吴地)的莼菜制成的羹汤,味道鲜美,无需添加盐豉调味。后引申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特产。


2.出处与典故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此句原为陆机对王济夸赞北方羊酪时的回应,意在强调江南莼羹的自然风味,暗含对故乡风物的自豪。


3.用法与结构


4.文学引用示例


5.扩展说明

“莼羹”作为江南传统名菜,象征地域文化特色。成语既体现古人对乡土风物的珍视,也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诗词引用,可查阅《世说新语》及相关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叠足安身之地八德耙路机本固枝荣布燮蝉翅拓趁课趁贴楚楚可爱惮赫蹈涉丁敬泛爱鲂鱼頳尾改笔杠夫根蟊功过是非共俭国纪还是鸿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步警惠挤匝隽语巨袟慨慕兰橑冷暖冷字撩湖瞵视吕刑妙语解颐冥栖囊锥露颖牛山下涕辟公迁升且不上轻歌慢舞曲袒三告投杼上行食天书粮肃容探险挑灯兔轮外舅畏谨温暖衔勒闲替小民心高气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