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告身。古代官吏的委任状。 唐 白居易 《与高固诏》:“表朕念功之心,仍赐卿官告,卿宜即赴闕庭。”《旧唐书·宪宗纪下》:“新授 桂管 观察使 房启 降为太僕少卿。 启 初拜 桂管 , 启 吏赂吏部主者,私得官告以授 启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本朝枢密本兵、礼,均二府。又有学士院、舍人院为两制,下则粮料、审计、进奏、官告、登闻、检鼓,是为六院。”《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显忠 军中有中侍大夫至小使臣官告付身仅二十道,是役也,书填悉尽。”
“官告”是古代官吏的委任文书,相当于现代的委任状或任命书。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功能
官告(拼音:guān gào,注音:ㄍㄨㄢ ㄍㄠˋ)是古代官方授予官职的凭证,需经吏部或相关机构签发,记载官员的职位、品级等信息。其结构与现代公文类似,包含任命内容、签发机关及印章等。
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同义词与相关术语
官告在不同文献中也被称为“告身”“告劄”,三者均指代任命文书,但“告身”更侧重个人身份认证,“告劄”可能涉及临时性职务。
官告是古代官僚体系的重要制度工具,兼具法律效力和身份标识功能,反映了古代职官管理的规范性。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制度演变,可查阅《旧唐书》《云麓漫钞》等文献来源。
《官告》是指官方发布的通告或公告。它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官”和“告”。
“官”字的拆分部首是“宀”,它包含9个笔画;“告”字的拆分部首是“口”,它包含7个笔画。
《官告》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官方文件和公告。它通常是由政府官员或相关机构发布,用于向公众通报事务、政策、法规等信息。
《官告》的繁体字为「官告」,其字形在结构上与简体字相似,只是笔画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官告》一词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些变化,但整体意思和用法相同。
例句:政府今天发布了一份重要的《官告》,内容涉及到市民的权益。
组词:官方、告示、告示板、官员、官方文件
近义词:公告、通告、布告、告示
反义词:私告、谣告、私有
安肆笨脚兽科豺狗尺诏出除促生大剌剌斗瓶顿营妨尅饭桶法俗奉告封域夫马复辙广霞贯缗袿襡国经颢气怀念黄草华缨货差裌袄窖货焦卷假惺惺夹纻揭破戢服进对机幄亏失乐昏磊落飒爽良愈料选率情孖仔齐车切循奇货容头过身绒綉柔翰嗓门省静深湛摄属诗祸首款谈宗同笔研兔唇讬意亡八畏惊翔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