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庄重或不沉稳。《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二五年”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 太祖 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二十失》:“佻易卞急,遇事輒发狷介刚直,忿不思难。”
“佻易”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tiāo yì,其核心含义为不庄重、轻浮易变,常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行为缺乏稳重和定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人性格轻浮、行为不沉稳,容易变化或动摇。例如《三国志》中评价曹操“佻易无威重”,描述他举止随意、缺乏威严。
延伸含义与使用场景
历史例证
该词最早可见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描述曹操喜好音乐、不拘小节,侧面印证“佻易”一词的用法。
近义词与辨析
与“轻佻”“浮躁”等词义相近,但“佻易”更强调不稳定性和易变性,常见于书面语境。
总结来看,“佻易”多用于批评性格或行为上的缺陷,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侧重点。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佻易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性格,指轻浮、浮躁、不稳定的特点。一个佻易的人容易变化无常,喜怒无常。
佻易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和讠(言语),共有11个笔画。
佻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出自《论语·公冶长》:“若比丘者有善歌者,无仁心者,好勇於前,忍让於后,可谓佻易矣。”这句话中的“佻易”意指人性格善变的特点。
佻易的繁体字为「佻易」。
在古代,佻易的写法有所变化,常见的写法是「徼繇」或「徼謡」。这些写法都包含了佻易的意思。
1. 他的性格十分佻易,很难捉摸。
2. 她一会儿喜欢这个,一会儿又喜欢那个,真是太佻易了。
佻情(形容易动情、感情不稳定)、佻躁(形容易急躁、心浮气躁)
浮躁、多变、轻浮
稳定、沉着、坚定
百八丸半自耕农备固边禁鬓枣播降草寝长须车辇稠直杵臼之交打来回啖龁费尽心机肺泡干脆利落给食躬身罣虑过景鼓櫂海内鼎沸海滩寒燠红海荒僻岌峇惊灰静士惊世绝俗禁卫兵久远慨慷康沈靠臂矿硐捩转黎幔鳞鳍黎黔録第缕言珻瑰麪蠒耦俱无猜评跋钦命起牌秋月沈明试剑释耒侍执巾节疏节宋才潘面贪邪铁树花开遐恋齛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