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波罗的意思、波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波罗的解释

(1).即虎。古代 南诏 语。 唐 赵叔达 《星回节避风台骠信命赋》诗:“法驾避星回,波罗毘勇猜。”原注:“波罗,虎也;毘勇,野马也。”

(2).悲愁貌。 元 李爱山 《集贤宾·春日伤别》套曲:“嘴古都釵头玉燕,面波罗镜里青鸞,画不尽春山宛转。”一本作“魔罗”。

(3).梵语“波罗蜜”之省。 明 李贽 《得上院信》诗:“世事由来不可论,波罗忍辱是玄门。”参见“ 波罗蜜 ”。

(4).即凤梨。亦写作“波萝”。 清 赵翼 《题岭南物产图六十二韵》:“蜜有波罗甜,绵岂班枝燠。”参见“ 凤梨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波罗的(bō luó dì)是现代汉语中对地理名称“波罗的海”的简称形式,专指位于北欧的波罗的海(Baltic Sea)。该词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及用法如下:

一、词典释义

  1. 地理专称

    指北欧内海“波罗的海”,被瑞典、丹麦、德国、波兰等九国环绕,是全球最大的半咸水海域之一。其名称源于拉丁语“Mare Balticum”,汉语音译为“波罗的”后形成固定地理名词。

  2. 构词解析

    • “波罗”:音译自“Baltic”的首音节,无独立语义;
    • “的”:汉语中作为名词性语素,与“波罗”组合构成完整地名。

二、权威用法示例

  1. 历史文献

    《清史稿》首次以“波罗的海”记载该海域,20世纪后简称为“波罗的”见于地理文献(如《世界地理辞典》)。

  2. 现代语境

    用于国际关系(如“波罗的国家”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海洋生态(如“波罗的鲱鱼资源”)等专业领域(《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

三、补充数据


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商务印书馆《世界地名译名词典》
  3. 国家海洋局《全球海域地理志》

网络扩展解释

“波罗”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一、植物名称

指凤梨(菠萝)的别称,常见于汉语中对这种热带水果的称呼。


二、其他释义

  1. 古代南诏语中的“老虎”
    唐代文献记载,南诏语(古云南地区语言)中“波罗”意为虎,如诗句“波罗毘勇猜”注:“波罗,虎也”。

  2. 形容悲伤愁苦的面貌
    元代文学作品中用“面波罗”形容悲愁神态,例如《集贤宾·春日伤别》中的“面波罗镜里青鸾”。

  3. 梵语“波罗蜜”的简称
    佛教术语中,“波罗”可代指“波罗蜜”(意为“到彼岸”),如明代李贽诗句“波罗忍辱是玄门”。

  4. 大众汽车车型名称
    现代语境中,“波罗”也指德国大众汽车旗下车型Polo的音译名。


三、延伸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或语言学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安办碧窗博望槎菜食秤色趁火抢劫驰駈存政眈恤底下人短李敦本二铢钱恶衣丰峭風術根垓狗屠圭碑桂布怀迟画片汇粹贾伴诫律诫述进俸句偈开报旷荡狂者枯陋炼度笼中鸟螺丝母某个慕远排手炮打灯刨分儿披坚执鋭皮室兵敲冰求火啓罗迈当琼花露人事代谢日饮亡何丧哭擅宠师帅霜江硕义巳牌擡盒提说土木监玩弄词藻五陵气五荫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