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uard against]∶防备,防范
周瑜关防严紧,因此无计脱身。——《三国演义》
(2) [a frontier pass]∶关隘有军队驻守的地方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 唐· 杜甫《塞芦子》
(3) [Government seal]∶印信的一种。长方形,始于明初,又称“大印”
(1).守关防边。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思恩荣以横奔兮,阂闕塞之嶢峥。顾衰絰以轻举兮,迫关防之我婴。” 唐 钱起 《奉送户部李郎中出塞》诗:“关防驱使节,花月眷离筵。” 宋 苏轼 《贺高阳王待制启》:“峻登祕近之直,重易关防之雄。”
(2).用兵防守的关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其水东南流出峡,峡左有城,盖古关防也。” 唐 杜甫 《塞芦子》诗:“ 延州 秦 北户,关防犹可倚。” 唐 罗隐 《定远楼》诗:“近日关防虽弛柝,旧时栏槛尚侵云。”
(3).防守;警备。 宋 曾巩 《申明保甲巡警盗贼札子》:“所贵有所关防,可以暗消盗贼。”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叫大小神将,与我驰报与我儿 那叱 ,下方着意关防,四下用心围定。看那 护国天王 ,必捉 通天大圣 。”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行不监押之,止不关防之,十三省之山川形势,兵马钱粮,靡不收归图籍而莫之禁,古今有此玩待外国人之政不?”
(4).防范。 宋 司马光 《上听断书》:“今国家政事未有不先经两府相与商议,然后施行。关防祕密,外人莫得而知。”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阡、陌等字,相传始于国初刑部尚书 开济 ,然 宋 边实 《崑山志》已有之。盖钱穀之数用本字,则姦人得以盗改,故易此以关防之耳。”《儒林外史》第十九回:“他儿子叫做 金跃 ,却是一字不通的,考期在即,要寻一个替身。这位学道的关防又严,须是想出一个新法子来。”
(5).印信的一种,始于 明 初。 明太祖 为防止作弊,用半印,以便拼合验对。后发展成长方形、阔边朱文的关防。 清 代,正规职官用正方形官印称“印”。临时派遣的官员用长方形的官印称“关防”。 明 刘辰 《国初事迹》:“各布政司用使空印纸於各部,查得或钱粮军需段疋有差错收正,却将印纸填写咨呈补卷,事发, 太祖 怒曰:如此作弊瞒我,此盖部官容得,所以布政司敢将空印填写。尚书与布政司官尽诛之。议用半印勘合行移关防。” 明 刘若愚 《明宫史·内府职掌·司礼监》:“ 南京 正副守备太监二员,关防一颗,其文曰‘ 南京 守备太监关防’。”《文明小史》第五四回:“ 倍立 久居 中国 ,晓得官场上的情形,看过批禀上印着制臺的关防,知道不错。” 姚雪垠 《长夜》三七:“如今只等着 徐寿椿 那方面把关防、旗帜、军装和子6*弹等项发下来。”
(6).经官的讼事。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二折:“若拏贼做箇证见,我着他望穿堂打会关防。”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关防汉语 快速查询。
关防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军事防御要地
指古代在险要关口设置的防御工事或驻军设施,常用于控制交通要道、抵御外敌入侵。例如《三国志》中记载的“汉中关防,国之藩表”,强调其战略地位。此义项源于古代军事术语,常见于史书及地理志中(来源:《汉语大词典》)。
明清时期的官方印章
明代至清代初期,朝廷向临时派遣的官员或机构颁发长方形官印,称为“关防”,区别于正规方形官印(如“印”或“章”)。其作用为标识职权、签署公文。据《明会典》记载,关防多用于监察御史等职,后逐渐被“印信”取代(来源:《中国历史官制辞典》)。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献及古典文学研究领域。
“关防”一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释:
指防止机密泄露或加强警戒的措施,常见于军事或行政领域。例如《三国演义》中描述“周瑜关防严紧,因此无计脱身”,强调严密的防范措施。宋代曾巩在奏折中也提到通过保甲制度“有所关防,以暗消盗贼”。
指古代有军队驻守的边境关隘或战略要地。唐代杜甫《塞芦子》中“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即以关防代指军事防御据点。北魏《水经注》也记载“峡左有城,盖古关防也”,说明其地理属性。
特指明清时期的一种长方形官印,源于明初朱元璋为防文书伪造而设计的半印拼合验对制度,取“关防严密”之意。清代沿用此制,钦差、总督等权重官员使用,成为权力象征。此含义在《红楼梦》元妃省亲情节中也有间接体现。
百僚白鹇白衣观音白招拒八一奖章滨塞扯撮冲床床腿春幡初唐四杰单绡点厾独丁遁思蠹蝎发晖烦满高架道路桥耕耨攻禜国彜嗥咷华霍彗光灰移火变嘉飨绝代峻舻酷拟连隄流通券龙泥印啰苏卖乱麋醢磨菇目迷五色旁罗坯户清补碁图上阳白发人摄齐豕亥鱼鲁石窍世上无难事瘦减束手缚脚枢幄素柰跳鳞脱捐完美境界玩意账武两榜五冕舞扇下方咸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