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连堤 ”。
“连隄”是“连堤”的异体写法,其含义可从古代文献和字义角度解释如下:
长堤
指连绵不断或延伸较长的堤坝。如《吕氏春秋·下贤》记载:“南胜荆於连隄”,此处“连隄”即指用于防御的长堤。宋代《宋史·五行志》也提到“鄆州河涨,坏连堤四处”,进一步佐证其作为水利设施的用途。
遍堤
唐代马怀素的诗中提到“连堤草树狎衣簪”,此处“连堤”形容堤岸上草木遍布的景象。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成语,表示“连续不断的事物”,但此用法未见于传统文献,可能是现代扩展义。
“连隄”主要用于描述长而连贯的堤坝或遍布堤岸的景象,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连隄(lián dī)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形容长而连绵的河岸或山脉。它指的是河流或山脉相接连的崇山峻岭、险峻层峦的景象。
连隄的部首是“辶”(辵),总共有15个笔画。
连隄一词最初出现在《诗经·魏颂·雍之兹》中,用于描绘河岸的景象。它在繁体中的写法为「連隄」。
在古代,连隄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在《康熙字典》中,连隄的写法为「連堤」。这些变化是由于文字演变和不同书写体系的使用。
1. 这条河流弯曲蜿蜒,两岸有许多连隄,美丽壮观。
2. 登上山巅,只见连隄起伏,云雾缭绕。
组词:
1. 连绵不断
2. 隔绝
近义词:
1. 峻岭
2. 层峦叠嶂
反义词:
1. 平坦
2. 平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