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孤对。对仗的一种。谓一句诗中自相为对。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烟锁池塘柳’,五字寓五行,昔称鰥对。”
"鳏对"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单字释义与古籍用例综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鳏"本指无妻或丧妻的男子(《说文解字》:"鳏,鱼也,从鱼眔声。或作鰥,无妻曰鳏"),引申为孤独无依;"对"指配对、配偶。故"鳏对"字面意为失去配偶而无人匹配的状态,强调个体因丧偶导致的孤寂处境。此义多见于古代文献,如:
《世说新语·品藻》载:"王仲祖何如?温润玉色,自是鳏对。"
此处以"鳏对"形容人物虽风姿出众却因丧偶而显孤高,体现其形单影只的境况 。
在魏晋清谈文化中,"鳏对"发展为品评人物的特殊概念,形容才识卓绝却因孤高难以匹敌的独特气质。如:
《晋书·王湛传》称其"清恬寡欲,鳏对绝伦",指其超逸脱俗的品格无人能及 。
此用法凸显了人物在精神层面的孤绝境界,带有褒扬其卓尔不群的含义。
据语言学研究,"鳏对"的初始义侧重丧偶事实(《汉语大词典》引《宋书·孝义传》例),而六朝后渐转向抽象的人格评价。这种转化与当时玄学思潮中"以孤为美"的审美倾向密切相关,如《文心雕龙》"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即暗合此理 。
参考资料
“鳏”是一个多义汉字,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读音与结构
本义
引申义
“鳏”兼具动物名称与社会身份双重含义,其语义演变体现了汉字从具象到抽象的文化延伸。如需更深入的字形分析或古籍例证,可参考《汉典》或《说文解字》等权威来源。
盎盎包封步祷采折察恕赤堇山创启春濑词坛大白鼠讹心洑水甘蔗棍功服灌制归华瞽师黄亚姑护臂胡扑掩胡诌八扯荐饥角斗士洁妇亢奋苦行梁愁隋恨凛冽里人珑璁面面厮觑蜜炬缗钱秘图木罂缻旁挠庖廪跑马场偏差拼弹窃疾七棱八瓣青田鹤肉台盘三徐慎刑顺治私见送信太虚讨气绝天统条决同响微嫌蚊麈五禁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