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梁愁隋恨的意思、梁愁隋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梁愁隋恨的解释

泛指对亡国危机的感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 梁 愁 隋 恨,凭他燕恼鶯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梁愁隋恨”是汉语中一个融合历史典故与文学意象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对朝代兴衰、历史变迁的哀婉与反思。该词由“梁愁”与“隋恨”两个部分构成:

  1. “梁愁”的历史根源

    指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政权(502-557年)覆灭引发的哀思。梁朝因侯景之乱导致都城建康沦陷,大量文人创作中流露出对繁华消逝的悲叹,如庾信《哀江南赋》即以“大盗移国,金陵瓦解”映射梁朝悲剧。此部分词义常与“黍离之悲”的亡国情怀相关联。

  2. “隋恨”的文化象征

    指向隋朝(581-618年)短命而亡的遗憾。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征伐高句丽等举措激化社会矛盾,其覆灭成为后世文人反思暴政与民本思想的重要题材,如皮日休《汴河怀古》评“尽道隋亡为此河”,体现对隋朝功过交织的复杂情感。

  3. 词义演化与文学应用

    唐宋诗词中常将梁、隋并提,通过对比两朝衰亡强化历史循环意识。例如李商隐《咏史》以“三百年间同晓梦”概括南朝至隋唐的政权更迭,白居易《隋堤柳》则借“后王何以鉴前王”点明讽喻主旨,这类创作推动“梁愁隋恨”从具体史实升华为文化符号。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梁愁隋恨”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信息解析如下:

1.词义解析

该成语泛指对亡国危机或朝代覆灭的感伤与哀愁。其中,“梁”指南朝梁(502-557年),“隋”指隋朝(581-618年),均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的王朝。成语通过两朝的覆灭悲剧,隐喻对国家衰亡的深切悲叹。

2.出处与文学背景

出自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闹榭》,原文为:“梁愁隋恨,凭他燕恼莺嗔。”。此处通过历史典故,抒发了剧中人物对国破家亡的忧愤之情,具有强烈的历史沧桑感。

3.结构分析

4.用法与延伸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评述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兴衰更迭的感慨,如:“面对残垣断壁,他不禁生出梁愁隋恨之思。”。

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拔山柄事秉锧财分谗姬车栏陈谷子烂芝蔴葱楚道谋电站第二次东征低空地厘笃烈风衣付现高麓刿鉥黑重红娘华盖黄颊慧刀火煖货舟尖脆讲衆惊孱寄送九月九几务痨剌领海栗玉花马僮没心没肺门外人民政局飘游鬝俚千秋万载敺世三池生喇喇事产师教石印数黄瓜,道茄子书皮叔援嫂溺送末逃官天纪统子頽漏仙液琼浆歊阳狎书歇前新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