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太虚的意思、太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太虚的解释

(1) [heaven]∶天,天空

(2) [the great void;the universe]∶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详细解释

(1).谓空寂玄奥之境。《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乎 崐崙 ,不游乎太虚。”《红楼梦》第一二○回:“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 清 陈梦雷 《去者日以疏》诗:“冥心归太虚,天地与同寿。”

(2).指天,天空。《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 李善 注:“太虚,谓天也。”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二:“壮志弥激烈,气欲凌太虚。”

(3).谓宇宙。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我之所久,莫过 轩 羲 ;而天地之在彼太虚,犹 轩 羲 之在彼天地。” 唐 陆龟蒙 《江湖散人传》:“天地大者也,在太虚中一物耳。”

(4).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万物最原始的实体--气。 宋 张载 《正蒙·太和》:“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四》:“太虚之精气流动,充盈於天地之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太虚"一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哲学与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普通义:指天空或宇宙空间

释义:

指广阔无垠的天空或宇宙空间,常形容空寂辽远的自然景象。

典源依据:

  1. 《汉语大词典》:

    "太虚"谓天、天空。如唐代杜甫《秋兴》诗:"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中"兼天涌"即暗喻天空之浩瀚(参考《汉语大词典》"太虚"词条)。

  2. 《辞源》:

    引《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以"太虚"指代超越尘世的宇宙空间(参考《辞源》修订本)。


二、哲学义:指宇宙万物的本源或本体

释义:

道家与宋明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指万物未生之前的混沌状态,或构成宇宙的终极实在(如"气"或"道")。

典源依据:

  1. 道家典籍:

    《庄子·知北游》提出"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将"太虚"与宇宙生成论关联,视为道的体现(参考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2. 宋代理学:

    张载《正蒙·太和篇》明确提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认为太虚是气的原始状态,气聚为物、散归太虚,构成动态宇宙观(参考中华书局《张载集》)。

  3. 道教理论:

    《云笈七签》称"太虚者,神之所宅",将太虚视为精神本源,影响后世内丹学说(参考《道教大辞典》"太虚"条)。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3.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
  4. 《张载集》(中华书局点校本)
  5. 《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

(注:因知识库未收录实时网页,此处仅标注文献来源。实际应用中可补充各出版社官网或学术数据库链接,如中华古籍库、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等。)

网络扩展解释

“太虚”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涵盖哲学、文学、宗教等领域,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天空或宇宙
    指广袤的天空或宇宙空间。例如《庄子·知北游》中“不游乎太虚”即指不涉足辽阔的宇宙,而《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也借用了这一意象。

  2. 哲学概念
    在道家与儒家思想中,“太虚”被赋予更深层的哲学内涵:

    • 道家:等同于“道”,是宇宙的本源。如《道德经》认为“太虚”是无形无象的原始状态,万物由此衍生。
    • 儒家(张载):提出“太虚即气”,认为“气”是宇宙的物质本原,其聚散形成万物,无形时即为太虚。

二、其他领域中的延伸

  1. 中医理论
    中医将“太虚”视为宇宙万物的初始状态,如《黄帝内经》提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强调其作为生命与自然规律的根源。

  2. 文学意象
    常被用于诗词中表达空灵、玄妙的意境。例如清代陈梦雷的“冥心归太虚,天地与同寿”,以及《文选》中“太虚辽廓而无阂”的描写。

三、总结

“太虚”的核心意义可归纳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如《庄子》《正蒙》等),可参考相关古籍或学术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百摺裙半规保状便衣禀谢布袋木偶不恰好采攫谗嗾串户穿鍼引线捶牛答赋达惠叨叨大牙顶凶冻原东征西怨飞湍风立風雲人物浮贱附死闺台弘肆贿通祸泉夹径涧茶焦熬投石矜眷魁儒垒壁阵辽僻庐山精緑粉鳗井锚泊地孖毡面团团纳财抛甎引玉片许漂冰牵彊期尅清最忍土戎骑山畲石漠丝竹筦弦颂古非今缩頞讨保淘井特选铁棒羡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