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年灾荒;连续灾荒。《左传·僖公十三年》:“ 晋 荐饥。” 孔颖达 疏引 李巡 曰:“连岁不熟曰荐。” 宋 苏轼 《喜雨亭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见“ 荐饥 ”。
亦作“ 荐飢 ”。连年灾荒;连续灾荒。荐,通“ 洊 ”。《北史·儒林传下·黎景熙》:“或恐极阳生阴,秋多雨水,年復不登,人将无颜。如又荐飢,为虑更甚。”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担粥》:“ 道光 癸巳, 林文忠公 抚 吴 ,冬荐饥。”
“荐饥”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荐饥(jiàn jī)指连年灾荒或连续灾荒。其中,“荐”通“洊”,表示“重复、连续”;“饥”则指农作物歉收导致的饥荒。
历史文献:
扩展含义:
如今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描述古代自然灾害。若需进一步了解“饥”的单独含义(如饥饿、灾荒),可参考汉字解析。
荐饥是一个汉字词语,包含了“荐”和“饥”两个字。下面将对其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
荐(jiàn)是一个由“艹”(草字头部首)和“戋”(部首)组成的汉字,它的总笔画数为12。
饥(jī)是一个由“饣”(食物部首)和“几”(部首)组成的汉字,它的总笔画数为7。
来源:
“荐饥”一词源于古代《诗经·秦风·荐食》中的“荐饥”,意为紧急呼求食物,以解除饥饿的状况。
繁体:
“荐饥”的繁体字为“薦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荐饥”与现代写法相同。
例句:
1. 人们为了解除荐饥的困境,积极寻找食物来源。
2. 在这次灾难中,政府采取了紧急援助的措施,以帮助那些正在遭受荐饥之苦的人们。
组词:
荐饥并不常见于常用词汇中,因此没有常用的相关词语组合。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急饥”、“饥馑”等。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饱食”、“满足”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