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道教的秘文与仙人的名籍。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本命醮词》:“爰命真官,以司籙籍。五行休王,皆禀於神功;三命兴衰,悉宗於灵府。”
“籙籍”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
“籙籍”最初指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神册或神籍,用于记录祭祀仪式、神灵名讳等神圣内容。随着词义演变,逐渐泛指古代书籍、文献,尤其强调内容繁多、广博的特点。
宗教语境
在道教文化中,“籙籍”特指道教的秘文典籍与仙人名册。例如前蜀杜光庭的《皇太子本命醮词》提到“爰命真官,以司籙籍”,此处即与道教信仰中的神职体系相关。
文献学语境
广义上可指代古代书籍的总称,如《尚书·周书·洪范》中的用法,后延伸为形容藏书丰富、典籍浩繁的场景,例如“图书馆籙籍万千”。
需注意“籙”与“籍”单字含义:
《籙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神书》,指古代用来占卜或者记录神谕的书籍。
《籙籍》的部首为竹,该字共有21个笔画。
《籙籍》是兼形声字,其形部分取自“竹”字,表示与竹相关的意义;声部分是“辣”,用来表示音义的辅助。目前,繁体字中保留了《籙籍》这一词的写法。
在古代中国,由于字体演变、历史和地域差异等因素,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根据史书记载,古时候《籙籍》的写法可能与现代写法有些许差异,但具体细节难以确定。
1. 《籙籍》中记载了无数神灵的指引和预言。
2.古代先贤通过《籙籍》来卜筮,以求得吉凶福祸。
1. 祭籙:指古代用来祭祀的书籍。
2. 卜籙:指古代占卜所使用的书籍。
3. 命籙:指预测个人命运的书籍。
1. 神书
2. 神典
暂无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