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龟息的意思、龟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龟息的解释

道教语。谓呼吸调息如龟,不饮不食而能长生。一说,以为龟睡时,气由耳出,因此长生。语本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仙经》象龟之息,岂不有以乎?”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乃虯蟠龟息,遁乎此山。” 元 岑安卿 《和李宰韵》:“常怀却世纷,宴坐学龟息。” 清 姚鼐 《定州遇雪》诗:“入舆坐龟息,下帷任所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龟息是汉语中兼具字面义与引申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龟"指爬行动物乌龟,具有长寿、缓慢的生理特征;"息"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呼吸、气息",亦含"休止、静养"之意。二字组合形成"龟的呼吸方式"这一基础概念。

二、传统释义 作为道教养生术语,《道教文化辞典》将其定义为"仿效乌龟缓慢绵长的呼吸法",属于吐纳术的一种,通过控制呼吸频率达到调节气血的效果。这种修炼方式在《云笈七签》等古籍中均有记载。

三、文学引申 在文学语境中,《辞海》指出该词常比喻"隐忍静修的生命状态",如宋代陆游诗句"龟息静存千岁寿"即用此意象表达超脱尘俗的心境。现代汉语中延伸出"屏息凝神"的行为描述,常见于武术、潜水等特定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龟息”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道教与养生释义

  1. 基本概念
    指模仿乌龟的呼吸方式,通过调节气息达到养生或长生的目的。道教认为乌龟因呼吸独特而长寿,故将这种缓慢、深长的呼吸法称为“龟息”。晋代葛洪《抱朴子》最早记载,唐代李白等文人亦在诗文中引用此意象。

  2. 生理机制
    乌龟呼吸时,通过口腔吞咽空气送至肺部,并依赖四肢与腹部起伏辅助呼吸。这种独特的呼吸方式可能促进脑干神经进化,从而延长寿命。现代气功中也借鉴此法,强调“深、慢、匀”的呼吸节奏。


二、文学与引申义

  1. 行为比喻
    部分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比喻行动或发展停滞不前,如同乌龟般缓慢。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较少见,更常见的仍是道教养生含义。

  2. 文化意象
    元代诗人岑安卿“宴坐学龟息”、清代姚鼐“入舆坐龟息”等诗句,均体现其作为隐逸、静修的文化符号。


三、现代应用

在养生领域,龟息法被纳入部分气功体系,主张通过模仿乌龟呼吸节奏来调节身体机能。但需注意,古籍中“不饮不食长生”之说带有夸张色彩,实际练习应结合科学指导。

建议参考《抱朴子·对俗》原文及现代医学研究,以全面理解其历史演变与现实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百囊网百瑞般担剥葱彼唱此和冰天常安畅行无阻朝飧承露盘虫邪愁悰电场电游订义睋而厄滞缝紩敷释戆士高谊还辟害人汗出浃背华风圜门华说活信结轶决败来牟潦潮林苑闹蹩扭鸟啼花怨匹偶破觚为圜奇蹇漆静妻略轻饶素放青蝇吊客邛僰人曹讪傲神和子始迁祖视如珍宝识职守口澍降天仙子题记通澈脱貂顽卤诬贤向化消靡邪议